

1.因震驚而肅靜。
①美丑不辨媸妍。②好壞;賢愚不分媸妍。③高下一爭媸妍而后罷。
1.謂執筆為文﹐鋪陳翰藻。
1.分布﹐鋪陳。
1.見"摛辭"。
1.亦作"摛詞"。
2.鋪陳文辭。
1.放射光芒。
1.猶摛藻。
1.猶摛筆。
1.猶摛藻。
1.鋪陳錦繡。
1.鋪陳文采。
1.鋪陳艷麗的文辭。
1.鋪張﹐鋪陳。
1.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
1.猶摛藻。
1.入迷的愛。
1.亦作"癡笨"。
2.遲鈍﹐不靈活。
1.指為人剛直而呆板。
2.多情善感達到癡心的程度。
1.鴟的別名。
1.亦作"癡長"。
2.謙辭。說自己比對方大若干歲。
3.謙辭。說自己虛度了若干歲。
4.謙辭。說自己徒然增加了年歲。
1.古時一種搬運巨石大木的車。
1.形容親熱。
1.亦作"癡蟲"。
2.詈詞。猶蠢貨。
1.亦作"癡床"。
2.唐代侍御史食座之南所設橫榻。謂坐此床使人驕倨如癡﹐故稱。
①遲鈍;愚昧一副癡呆相|假裝癡呆。②發呆氣得癡呆了|癡呆地站著|神情癡呆。
1.悖謬顛倒。
1.亦作"癡瞪瞪"。
2.形容神情呆滯。
1.佛教語。謂枯坐無慧。
1.猶忌妒。
1.愚笨遲鈍。
2.指韜晦藏拙。
1.俗言庸夫俗子。
2.天真無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1.亦作"癡兒女"。
2.沉迷于戀情的男女。
1.指庸人。
2.指小兒女。
1.猶庸人。
1.亦作"癡肥"。
2.笨拙粗胖。
3.形容書法作品字體凝重而不夠勁健有力。
1.舊時福建泉州﹑福州﹑興化等地稱農歷七八月間所吹的東北風。
1.愚癡之福。
1.自我調侃語。謂腹中無才﹐不從流俗。
1.謂資質愚鈍。
1.頑劣的形骸。
1.亦作"癡憨"。
2.愚笨樸實。
1.亦作"癡漢"。
2.愚蠢之人;笨蛋。
3.謂真摯的人。
1.亦作"癡話"。
2.不明事理的話。
1.愚昧惑亂。
1.笨拙的主意。
1.佛教語。謂害人害己的邪念。
1.《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在桓溫府﹐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絶才絶﹐畫絶﹐癡絶。"后以"癡絶"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1.亦作"癡看"。
2.謂呆呆地注視。
1.月季花的別名。
2.留連忘返的游客。
1.癲狂。
2.無知而縱情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