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消暑。
1.牽連,關涉。
1.學校招收新生。
1.應聲;答話。
1.猶搜集。
1.謂推薦忠良,招致人物。
1.惹事,生出是非。
1.見"招是惹非"。
1.搬弄是非,引起爭端。
1.猶招是惹非。
1.招惹是非。謂無故生事。
1.見"招是惹非"。
1.招募接收。
2.特指經過考試或其他手續接收學生﹑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員。
1.打手勢招呼人或向人問候﹑致意。
1.舊時審問犯人時負責記錄供詞的人員。
1.武術上的動作。
2.比喻辦法﹑手段。
1.招認。
1.即《大韶》。相傳為虞舜樂舞名。
1.招致。
1.招撫征討。
2.比喻魁首。
1.梵語caturde?a。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后遂為寺院的別稱。
2.招引提攜。
1.寺僧。
1.亦作"招帖"。
2.寫印在紙上供張貼宣傳用的文字﹑圖畫。
1.宣傳畫。供招貼宣傳用的圖畫。
1.見"招貼"。
1.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
1.招撫。
1.古代一種掛在腰帶上裝文件或財物的小袋子。
1.虞舜樂《大韶》和周武王樂《大武》的合稱。招,通"韶"。
1.飄舞。
1.招攬賢人。
1.招求能人的布告。
1.招引接納賢士。
1.招致并使之顯耀。
1.方言。引人發笑。
1.勸諭威脅。
1.見"招攜"。
1.招女婿。
1.延攬鹽。
2.挑選招贅。
1.招請,延請。
2.招致;求取。
1.邀請參加酒宴。
1.招展;飄揚。
1.亦作"招要"。
2.邀請。
張揚炫耀以引人注意招搖過市|何必如此招搖|他不喜歡招搖。
1.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別人注意。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借用名義,四處炫耀,進行欺詐蒙騙你們打著團民旗號,在這里招搖撞騙、趁火打劫,你當我不知道嗎?
1.一種最大的野蜂。
1.爬行的小蟲。
1.四散爬行。
1.多足的蛅蟲和沒腳的蟯蟲。常用以指代低等動物。
1.即蠼螋。也稱蓑衣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