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熔化。
1.猶本性。
1.謂稟受于自然。
1.矛神的異名。
1.星名。即奎宿。
1.通曉天文陰陽術數的人『武帝封方士欒大為天士將軍。參閱《史記.封禪書》。
1.星名。
1.自然法式﹐自然規律。
1.指天上星宿的布列位置。古代定國都﹑建宮室皆依之﹐故稱。
2.指朝廷。
1.猶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北﹐明代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1.金元時以天子的生日為天壽節。
1.上天所授。
2.引申指與生俱有的秉賦。
1.謂天然形成。
1.帝王的詔書。
2.道家稱元始天尊所說之經﹐或托言天神所賜之書。
3.比喻難認的文字或難懂的文章。
1.星名。北斗第一星。
2.比喻國家的中央政權。
3.唐延載元年武則天所立自紀功德的柱子。開元初詔令毀之。
4.人體經穴名。
1.獸名﹐即猞猁孫。
2.蝙蝠的別名。
1.猶天道。
1.淺青色。相傳南唐后主李煜的宮女染衣作淺碧色﹐經露水濕染﹐顏色更好﹐故名。
1.蜘蛛等昆蟲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游絲。
2.仙女紡織用的絲線。
1.天賦的才思。
1.房宿的別名。
2.神馬。喻有才能的人。
1.天性。
1.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1.見"天算"。
1.亦作"天筭"。
2.猶言天數。
3.天文歷算的簡稱。
1.隨順天然;純任自然。
2.見"天隨子"。
1.上天順從人的意愿。形容事態恰如所望。
1.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別號。
1.極言相隔遙遠。
1.星名。即織女星。
2.指傳說中巧于織造的仙女。
3.泰山的別名。
1.自然的損傷。
1.天上織女所用之梭。
1.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災變。
1.山名。
1.謂仙女。相傳東漢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女﹐留纂年回家﹐子孫已歷七世﹐乃知二女為仙女。事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及《太平廣記》卷六一引《神仙記》。
在浙江省東部天臺、寧海、奉化等縣市間。東北西南走向。為甬江、曹娥江、靈江分水嶺。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風景如畫,山巒競秀,被譽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剎國清寺。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佛教天臺宗發源地。
1.謂天然的束縛。
1.上天的懲治。《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師征伐為"天討"﹐意謂稟承天意而行。
舊譯天旋論”。哥白尼論述日心說的專著。于1543年出版。全書共六卷。論述太陽居于宇宙中心,地球與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描述天體的視運動,地球的公轉,月球的運行及日月交食等。
1.猶言老天爺。重疊呼天﹐起加強語氣作用。
2.每天。
1.帝王之籍田。
2.古時西北邊塞用作偵察敵人出入蹤跡的沙田。
3.星名。
1.舊謂上天的律令﹑法規。
2.太平天國稱所定禁令法規為天條。
1.上天的聽聞。
2.帝王的聽聞。
1.見"天庭"。
①天帝的宮廷。也指皇帝的宮廷大鬧天庭|驚春入天庭。②兩眉之間的部位天庭飽滿。
1.謂天生卓越超拔。
1.我國佛教"中華五山"之一﹐屬禪宗。在浙江省寧波市東天童山上。東晉時建。為浙東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規年偉﹐附近峰巒峻拔﹐有瀑布飛泉﹐風景清幽。
1."三統"之一。周正建子﹐稱天統。
2.稱建子之月。
3.天之統緒;天之正統。
4.指皇統﹐帝位。
5.猶天道﹐天理。
1.書頁上端的空白處。
2.方言。猶天氣。
1.穴位名。約在喉下四寸處。
1.天之外。極言高遠。
2.謂極遠的地方。
3.謂意想不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