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戰船名。
1.謂侍奉長者。語本《禮記.曲禮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陳澔集說"氣乏則欠,體疲則伸;撰,猶持也。此四者皆厭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請退。"本謂長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厭倦起行之意。
1.寫作;著作。
2.指修史的職司。
1.著作。
1.盤香的煙霧。
1.謂以篆體書寫;篆書筆畫。
1.猶篆書。形容篆書形體曲屈如蟲。
1.指蝸牛。
1.有篆書銘文的鼎。
1.用篆字書寫碑額。
1.寫篆書和進行篆刻之法。
1.古時墓志銘例用石相合﹐以一石為蓋。蓋石題死者爵里姓名﹐習慣用篆書﹐稱"篆蓋"。
1.篆體印章。
1.即篆書。
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一般用刀刻于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后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1.喻指小技。
1.盤香燃盡。
1.篆書和隸書。
1.古代皇后的乘車之名。
1.用篆字所刻的銘文。
2.銘刻。比喻牢記。
1.猶香盤。宋蘇軾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
1.篆書的形體氣勢。
①字體名。大篆和小篆的統稱。大篆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故也稱籀文”或籀書”,廣義的大篆又指甲骨文、金文及春秋戰國時各國通行的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實行文字統一,以小篆為正字,也稱秦篆”。篆書字體偏長,多用圓筆。②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后所立六書之一,即小篆”。
1.曲細而形如篆文的游絲。
1.寫篆書于素帛。
1.用篆書所題寫的字。
1.篆字的書體『字書體的一種。
1.篆體字。
1.像篆字形的蝸牛。
1.猶政務。
1.猶盤香。
2.香屑或香灰。
1.即篆書。
1.盤香的煙縷。
1.篆書的筆意。
1.用篆字所刻的印章。
1.篆文和籀文。
1.寫篆文和籀文所用的筆法。
1.對篆字的注解。
1.篆體字。
2.符箓。
1.供賓客享用。
1.陳設食物之具;餐具。
2.猶設立。
3.指肴膳。
1.進獻肴饌。
2.肴饌。
1.飲食。
1.猶食堂。
1.美味食物。
1.指薪俸。
1.精美的食品。
1.飯菜。
1.食品,飲食。
1.珍美如玉的食品。語本《文選.左思》"矝其宴居﹐則珠服玉饌。"李周翰注"玉饌﹐言珍美而比于玉。"
1.食品貴如玉﹐燃料貴似金。原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難;后形容生活奢華。語本《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