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粗鄙沒有文化。
1.唐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五官之署為五院◇代沿用其稱。
2.民國時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
1.孫中山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五權分立的政府組織制度。按照這個制度,中央政府分設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各自獨立,分別行使職權,都對國民大會負責。
英國第一艘將清教徒移民載運到北美的船。1620年9月從英國出發,11月到達目的地。船上載有移民一百零二人。在航程中,部分移民商訂了《五月花號公約》。上岸后,根據這一公約,組織了自己的管理機構。
1.端午節的俗稱。
散文。葉圣陶作。寫于五卅”慘案發生的次日。通過在老閘捕房的所聞所見,控訴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歌頌了愛國群眾的斗爭意志。全文運用比喻、象征、描摹等多種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方言。五月間剛成熟的玉米。
1.亦作"五日子"。
2.農歷五月初五所生之子,古人迷信,以是日多禁忌,有生子不長養之陋俗。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山。通常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一說南岳為霍山。
1.即五岳真形圖。
1.青城山的別名。山在今四川灌縣西南。
1.道教符箓。據稱為太上道君所傳,有免災致福之效。今河南登封縣嵩山中岳廟內存有此圖的碑刻。
1.青﹑白﹑赤﹑黑﹑黃五種云色。古人視云色占吉兇豐歉。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3.指皇帝所在地。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種云母。據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5.見"五云體"。
1.謂仙人所乘的云車。
2.泛指華麗的車乘。
1.即五國城。宋徽宗被金人俘獲后囚死于此。
1.即五色筆。
1.語出北周庾信《溫湯碑》"其色變者,流為五云之漿。"后用以代稱美酒。
1.指豪華富麗的樓閣。
1.指長官在公文上的簽押。
1.色彩絢麗的皮襖。
1.亦稱"五朵云"。
2.指唐韋陟用草書署名的字體。
1.若耶溪的別名。北流入鏡湖。唐徐浩游此云"曾子不居勝母之閭,吾豈游若邪之溪?"遂改名五云溪。
1.仙人居住的地方。
1.唐韋陟書牘署名所書"陟"字若五朵云,后遂以"五云字"為書函的美稱。
1.古代據五行生克說推算出的王朝興替的氣運。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
1.中醫學名詞。古代醫家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和陰﹑陽﹑風﹑雨﹑晦﹑明(《素問.至真要大論》以風﹑熱﹑濕﹑火﹑燥﹑寒為六氣。)六氣的流轉(即所謂"氣運"),以推斷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的關系。
1.梵語pa齝askandha的意譯。佛教語。指色﹑受﹑想﹑行﹑識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為物質現象,其余四者為心理現象。佛教不承認靈魂實體,以為身心雖由五蘊假合而不無煩惱﹑輪回。又名"五陰"﹑"五眾"。
1.亦作"五雜組"。
2.古樂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詞曰"五雜俎,岡頭草。往復還,車馬道。不獲已,人將老。"后人仿其作,成為詩體的一種。見明馮惟訥《古詩紀.統論》。唐顏真卿有《三言擬五雜組》詩。
1.見"五藏"。
1.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1.見"五藏六府"。
1.見"五藏神"。
1.猶五情。指喜﹑怒﹑哀﹑樂﹑怨。
1.指衡量事物的五個標準。
2.謂帝王應恪守的五項法則。
1.道教謂命﹑物﹑時﹑功﹑神為五賊。
2.指五種有害禾稼的東西。
3.五種自傷致疾之事。
1.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用以區別尊卑。
2.泛指五采。
3.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
4.指孔子所作刺時的樂章。
5.指五言詩。 6.指詔書。
1.古地名。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南,斜谷口西側,渭水南岸。相傳蜀漢諸葛亮六出祁山曾在此駐軍。公元234年諸葛亮伐魏,出斜谷,駐軍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
1.古代一種占卜法。
1.猶侵犯。
2.聲威超越。
1.指政令﹑軍令。
1.恃其威勢以誅殺。
1.聲威謀略。
1.威武勇猛。
2.威嚴兇猛。
1.威望,名聲。
1.謂顯赫的威靈。
2.威嚴明察。
1.指軍令,政令。
2.猶威信,威望。
3.猶威權。謂權力威勢。
1.威武而有計謀。
1.威風和本領。
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在意大利東北部。人口343萬(1982年)。建于離陸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個小島上,有一百七十七條水道貫通其間,四百多座橋梁將各島連成一體。全城以舟代車,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車的城市。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繡等著稱。市內有古老教堂、鐘樓和宮殿。多海灣浴場。
1932年意大利創設。每年舉行一次。設圣馬克金獅獎、圣馬克銀獅獎和圣馬克銅獅獎。分別授于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演員等。是世界上最早創設的國際電影節,也是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猶震怒,盛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