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搞;瞎鬧。
2.販賣。
1.恩地,師門。
1.加恩庇護。
1.猶恩澤。
1.對施恩于己者的敬稱。
1.明清科舉制度規定,每年由府﹑州﹑縣選送廩生入京都國子監肄業,稱為歲貢。凡遇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而頒布恩詔之年,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稱為"恩貢"。
1.猶恩舊。
1.謂尊長所給予的關心照顧。
1.對給自己以恩惠者的敬稱。
2.賣藝者對看客的尊稱。
1.猶恩澤。
1.情好。
1.仁愛篤實。
1.恩惠教化。
1.猶恩情。
1.謂銜環以報恩。
1.猶恩養。
1.猶恩光。
給予的或受到的好處。
1.猶恩情。
1.指長上對下屬的信任托付。
2.特指帝王的授職。
1.有恩于己的人。
1.謂帝王所給的假期。
1.謂尊長給予的夸獎或獎勵。
1.猶恩遇。
1.謂以恩惠相待。
1.謂帝﹑后給予的恩惠和寬容。
1.恩惠禮敬。
1.稱舊交。
1.恩賜舉人。清代凡鄉試畢三場而未中式的八十歲以上的士子,分別貢﹑監生員,合例者請旨賞給舉人或舉人副榜,稱恩舉。
1.皇帝的恩寵眷顧。
1.明代稱充軍戍邊的罪人。
1.謂朝廷加恩赦免科賦。
2.宋時科舉,承五代后晉之制,凡士子于鄉試合格后,禮部試或廷試多次未錄者,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清代于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并舉行,則稱恩正并科。
1.舊指妓女所鍾情的嫖客。
1.加恩寬恕。
1.指帝王所給予的接待。
1.恩惠。
1.猶恩賜。
1.舊謂尊上對下的禮遇。
1.敬稱他人給予自己的支持﹑協助。
1.指帝王為宣示恩德而頒布的條例﹑規定。
1.加恩垂憐。
1.稱長上的照顧﹑關懷。
1.猶恩寵。
1.猶恩詔。語本《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1.恩府,師門。
1.恩準免除。
1.猶恩盼。
1.謂帝王頒發的升官﹑赦罪之類的詔命。唐杜甫有《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
1.猶恩情,恩德。
1.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間(821-859),朝臣分別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黨爭激烈◇以"恩牛怨李"喻結黨傾軋。
1.謂圣恩眷顧。多用于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