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疾苦。
2.由細菌﹑真菌﹑病毒﹑藻類﹑不適宜的氣候或土壤等因素引起的植物體發育不良﹑枯萎或死亡。
1.順便。
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指在共同培養目標下對不同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即茵陳。
1.猶承襲,沿襲。
1.因為這個。
1.猶因此。上,助詞,無義。多見于通俗文學。
1.從敵人處取得所需的物資。
1.猶因敵取資。
1.原委;因由。
依照當地的具體情況制訂合適的措施山間潤濕雨露多,因地制宜講農科|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
1.連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
2.匆促;草草;輕易。
3.輕忽;很不重視。
4.輕微;不足道。
1.比喻順勢行事,用力不多。
1.猶依附。
因襲沿革廢興因革|晚歲喜觀此書,間為子弟講論因革,率至夜分。
1.謂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私利。
1.見"因公假私"。
1.指已經滅亡的故國。因其地為今國所承襲,故名。
2.可以依靠﹑利用的國家。
①指原因與結果二者的關系前面的分句是后句的原因,所以是因果句。②指因果報應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詳原因與結果”(91頁)。
1.禍害本是壞事,但由于某種原因,反而使人得福。
1.謂禍害既來,因處置得宜,轉而為福。
1.利用敵方人員作間諜。
2.乘隙,趁機會。
1.繼承借鑒。
1.沿襲;依傍。
1.憑借有利的形勢或條件。
1.謂滿足于簡陋茍且,不求改進。
1.亦稱"因明論"。
2.古代印度五明之一。音譯為醯都費陀,意譯為因明。"因"指原因﹑根據﹑理由;"明"義為學術。因明即關于邏輯推理的學說,隨佛教傳入中國。
1.見"因明"。
1.親母。
1.由于難度大而顯出技藝巧妙。
1.依憑他人辦成事情。
1.謂根據才能加以任用。
2.依據;順應。
3.謂沿襲舊職。
因襲;沿襲轉相因仍,莫正其本。
1.猶言寄語。指托人帶話。
1.根據不同時間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
1.猶夭歿。
1.夭折﹐短命。
1.猶夭折。
1.過早枯萎。
1.夭折。
1.亦作"夭遏"。
2.摧折﹐遏止。
3.夭亡﹐夭折。
1.見"夭閼"。
1.未長成而遭戕伐。
1.枉屈。
2.意外夭亡。
1.鮮紅。亦指鮮紅的花。
1.美盛貌。
1.見"夭昬"。
1.亦作"夭昏"。
2.夭折﹐早死。《左傳.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杜預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孔穎達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一說﹐"昬之言泯沒也"。見王引之《經義述聞.左傳下》。
3.指夭折的人。
1.因疾病而夭折。
1.屈曲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