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色朦朧。
1.因發音急促而成的合音。
1.急促之音。
1.猶促駕。
1.謂催促趕路。
1.謂催舟速行。
1.旋緊調弦的軸。軫,弦樂器上調弦的軸。
①蟋蟀的別稱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②短篇小說。清代蒲松齡作。載《聊齋志異》。明宣宗時,因宮中征求蟋蟀,華陰(今屬陜西)人成名屢遭官府催逼,家破人亡◇其子的精魂化為蟋蟀,小而健斗,被獻入宮,得皇帝喜愛,當地巡撫、縣令因此皆受重賞。情節曲折,想像豐富,對封建官吏作了辛辣的譏諷。
1.心胸狹隘。
1.急弦。支弦的柱移近則弦緊,故稱。
2.指移近支弦的柱,以使弦緊。
1.謂急忙整理行裝。
1.靠近坐。
1.猶肆虐。
2.謂事出突然。
1.倉促﹑匆忙貌。
1.猶叱咤。發怒呼喝。
1.急迫。
1.報答。
1.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變種。葉橢圓或卵圓形,莖膨大成瘤狀,可食。用此莖加香料﹑辣椒等,腌制成副食品,為四川名產之一,現各地均有之。原產尼泊爾,唐代傳入我國。通稱榨菜。
1.即醋。
1.賓主相互敬酒。
1.古代一種含有酸味的飲料。
1.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莖,掌狀復葉,小葉三片,花黃色,蒴果圓柱形。全草可以入藥,內服有解熱﹑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疥癬等皮膚病。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即醋酒,苦酒。
1.古時客人用以回敬主人的酒具。
1.即釀酒﹑醋用的酵母。早期稱作酢母。能誘起含糖及淀粉類的物質發酵變酸。
1.盛著醋的器皿。
1.謂味道又酸又澀。歰,同"澀"。
1.欺詐。酢,通"詐"。
1.酸味。
1.疹子。
1.疹子。
1.方言。麻疹;疹子。
1.叢集貌。
1.恭敬貌。
2.驚懼不安貌。
1.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2.徘徊不進貌。
1.惶恐不安貌。
1.猶合口。踧,通"蹙"。
1.皺眉。憂慮貌。踧,通"蹙"。
1.水紋集聚。踧,通"蹙"。
1.逼迫;欺壓。踧,通"蹙"。
1.驚懼不安貌。
2.恭敬貌。
1.水聚不流。踧,通"蹙"。《文選.木華》"噏波則洪漣踧蹜,吹澇則百川倒流。"李善注"踧蹜,聚貌。"一說,為水流不進。見李周翰注。
1.局促不安貌。
1.躡足輕行貌。
1.壓榨,擠壓。踧,通"蹙"。
1.躡足而行。
也作措大”。舊時對貧寒讀書人的輕蔑稱呼窮醋大。
1.譏諷文人出言吐語喜歡引經據典,語帶之乎者也。
1.吃醋,妒忌。
1.釀醋作坊。
1.比喻嫉妒心很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