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令人憂慮。
1.形容公然﹑大模大樣或有氣派。
1.宰相政事堂的公膳。
1.平臺和堤壩。《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如防者盛。"郭璞注"防﹐堤。盛﹐音成。"后以"堂防"形容綿亙之山勢。
1.堂和房。猶言宮室;房舍。
2.謂同宗而非嫡親的。
1.宰相的封邑。
2.墳墓。語出《禮記.檀弓上》"吾見封之若堂者矣。"鄭玄注"封,筑土為壟。堂,形四方而高。"此子夏述孔子論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稱墳墓。
1.廳堂正壁中央所懸掛的大幅字畫。
1.指墳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寬上狹長形者。語出《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斧者矣。從若斧者焉。'"鄭玄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殺﹐刃上而長……孔子以為刃上難登,狹又易為功。"
1.殿堂樓閣。
2.指政府機構治事之所。
1.正堂及其兩旁的偏室。
1.見"堂構"。
1.舊時官府公堂上設置的鼓。擊以聚眾,或申報緊急公務。
2.打擊樂器。又名同鼓。以木為框,形略圓,鼓腹,兩面蒙牛皮,演奏時懸于木架,以木槌敲擊。常用于戲曲樂隊和民間樂曲演奏。
1.明清對中央各部長官如尚書﹑侍郎等的通稱﹐因在各衙署大堂上辦公而得名。"堂官"對"司官"而言﹐各部以外的獨立機構的長官﹐如知縣﹑知府等﹐亦可稱"堂官"。
2.見"堂倌"。
舊稱酒樓、餐館、茶肆等中的服務人員堂倌見進來四條大漢。
1.清代科舉,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
2.舊時一戶人家的稱號。
1.見"堂候官"。
1.舊時供高級官員役使的小吏。
1.猶庭戶。指門庭之內。
1.溫室中人工培育早開的花。
①寬大的殿堂苑中有堂皇六所。②氣勢宏偉盛大屋宇富麗堂皇。
1.形容氣象宏偉壯麗。
1.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1.見"堂皇"。
舊時富貴人家逢喜慶邀藝人來家里大堂演出堂會演得熱熱鬧鬧,好不風光。
1.《書.大誥》"厥子乃弗肯堂"孔傳"子乃不肯為堂基。"后以指基礎。
長篇小說。西班牙塞萬提斯作于1605-1615年。窮鄉紳堂吉訶德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決定仿效騎士的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侍從出門行俠。結果鬧了許多笑話,吃了無數苦頭,直到臨終才清醒過來。
1.廳堂前的臺階。
1.從舅。母親的叔伯兄弟。
1.女眷。
1.堂上客人。
2.女客。
3.泛指婦女。
4.特指已婚婦女。
5.指妻子。 6.特指娼妓。
1.公堂的臺階前。
2.指幫會。
1.唐宰相治事之所為政事堂,亦稱中書堂,故宰相彼此尊稱為堂老。
2.謂母親。見清翟灝《通俗編.稱謂》。
1.唐宋時中書省的辦事吏員。原自中央各機構抽補。宋太祖以其擅中書事權,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選授。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
1.堂廉。借指朝廷。
2.廳堂所掛之簾。
1.即堂對。
1.殿堂的側邊。
2.泛指殿堂,廳事。
3.借指朝廷。
1.峰勢平緩。亦指平緩之山。
2.《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郭璞注"形如堂室者。"邢昺疏"言山如堂室者名密。"后因以"堂密"指堂與室。比喻距離極近。
1.樂班。舊時樂班習慣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壽堂"等,故稱。
2.堂號。參見"堂號"。
1.正房前面。
2.正廳。
3.代指母親。
1.殿堂上;正廳上。
2.指父母。
3.指官署長官。
4.神名。
1.見"堂上"。
1.謂學校學生。
1.唐時政事堂的公膳。據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載,每朝會罷,宰相百僚會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1.廳堂與臺階。戺﹐階旁斜石。指堂前。
1.謂于正廳祭祀祖先之事。
2.審理案件之事。因在公堂上舉行,故名。
1.科舉制稱府(州)學考試。
1.廳堂和內室。
2.指母與妻。
1.明清時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稱。亦指各署的長官。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稱。因知事司僧堂庶務,故稱。
1.猶殿堂。
①形容強大有氣勢勿擊堂堂之陣。②形容人容貌出眾堂堂儀表。
1.形容身材魁偉,相貌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