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傳說中的月中白兔。亦借指月。
2.鴟鵂的一種。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鴟鵂》。
1.順從典常。
1.謂順應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而運動。語本《易.豫》"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漢蔡邕《漢太尉楊公碑》﹕"及至太尉﹐四時順動﹐三光耀潤﹐群生豐遂﹐太和交薄。"北周庾信《賀新年表》﹕"臣等言﹕臣聞天地順動﹐則雷出為豫。"后多指帝王車駕應時而動。
1.和順悅耳。
2.多指合乎心意﹐聽著舒服。
1.《漢書.律歷志上》"四方四時之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行。"后因以"順方"謂順應規(guī)律。
1.沿襲錯誤。
1.順從錯誤言行且加以潤飾。
1.順著風向。
2.指與行進方向一致的風。
3.比喻順從風俗;順應時尚。
4.順勢,趁便。
5.比喻順利﹑平安。亦常用作對出門人的祝愿。 6.宋時的一種包頭軟巾。
1.比喻順應趨勢辦事。
1.順著風勢吹火。比喻因勢乘便,費力不多。
1.神話傳說中能聽到很遠聲音的人。
2.借指消息靈通的人。
3.比喻廣遠的聽覺能力。
4.一種傳聲器。可借以在較長距離間傳達聲波。
1.風向標的舊稱。
1.指帆。
2.指順應時勢打出的旗號。
3.比喻順應趨勢辦事。
1.見"順風行船。"
1.見"順風轉舵"。
1.順著風勢扯帆行船。比喻趁著有利的情勢行事。
1.順著風勢行船。比喻趁著有利情勢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1.見"順風使帆"。
1.比喻順著情勢改變態(tài)度;見機行事。
1.遵循奉行。
1.順從;服從;歸服。
1.俯身順從。指接受民眾意見﹑要求。
1.順從附合。
1.順著桿往上爬。比喻迎合主人旨意,以期獲取名譽﹑地位。
1.順從情感。
1.《易.革》"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后因以"順革"謂改變舊態(tài)而歸順。
1.遵循古法。
1.遵循運行的軌道。
2.遵從禮制法度﹐歸順正道。
1.謂徇私遷就而掩飾錯誤。
1.順從符合。
1.順從和協(xié)。
2.順隨和同。
3.話語﹑態(tài)度等平順緩和。
1.書信結尾時表示問候的套語。
1.聽任自然,順從自然的變化。
1.漢順帝﹑漢桓帝的并稱。
1.趁方便會晤。
1.順循時機。
1.環(huán)繞著北極星。
1.順從紀綱。
1.順利地渡過。
2.順利,通暢。
1.即順濟王。
1.傳說彭蠡湖(江西鄱陽湖)有神蛇,稱彭蠡小龍,船家以潔器薦之,則蛇伏舟中,船乘便風,日行數百里而無波濤之恐◇有司以狀聞于上,詔封為"順濟王"。見宋沈括《夢溪筆談.神異》。民間因以"順濟王"指能保佑順利渡水的水族神靈。
1.順化圓寂。佛教稱僧尼死亡。
1.出言遜順的諫諍。
1.順著所走的路線到另一處。
2.趁車馬等本來要去某個地方的方便搭人或運貨。
1.謂調整坐轎的方向,準備出發(fā)。
1.順承教訓。
1.謂連詞把在意思上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關系的兩項連接起來,中間沒有轉折。
1.順應節(jié)奏。
2.順從節(jié)令;依照時令。
1.猶乘勢。
2.合適,不別扭。
1.順利的境遇。
在順利的環(huán)境中成才。順境,指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條件,如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一個人的行為所得到的肯定、賞識、獎勵等。順境對人才成長是有利的條件。但有時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并不現成,需要人們去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