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惶遽。
1.亦作"虛喝"。
2.虛張聲勢﹐企圖威脅。猲﹐通"喝"。
1.指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方法﹐與正面實寫相對。作者雖渲染了某些人物﹐卻不使其出場﹐只讓讀者覺得它的存在﹐借以影響著在場人物的命運或結局。例如曹禺話劇《日出》中的金八﹐魯迅小說《藥》里的夏瑜。
1.空虛懈怠。亦指空虛懈怠處。
1.情虛膽怯﹐低聲下氣的樣子。
2.猶言虛情假意。
1.猶言心平氣和。
1.或虛或實﹐真真假假。
①從容不迫的樣子云步轉虛徐。②回繞旋轉的樣子虛徐韻秋煙。
1.虛幻玄妙。
2.指道家思想。老子主張虛一靜觀和玄覽﹐故稱。
3.形容寂靜。
1.猶虛設。
2.憑空設想。
3.空擱著;空缺著。
4.無著落。
1.謙遜。
1.空話;假話。
2.指空說,空講。
1.猶虛席﹐空著座位等候。表示尊賢。
1.亦作"虛檐"。
2.凌空的房檐。
1.鋪陳發揮。
2.表面上應付。
1.門窗等雖關閉而未閂。
1.猶虛耀。妄自炫耀。
1.見"虛壹"。
1.亦作"虛一"。
2.虛心專一。
1.恬淡寡欲。
1.空虛之邑。
2.名義上的封邑。封君在這些封地上沒有征收賦稅的經濟權。
1.猶虛心。
1.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2.拉開無箭的弓﹐做出發射的樣子。
3.毫無事實根據而亂加攀扯。
1.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1.空和滿。
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長﹑興亡等變化。
1.即虛像。
1.清澈透明的樣子。
1.浮淺庸愚。
1.唐中書舍人蕭嵩長大多髯。玄宗欲以蘇飂為相﹐命嵩起草詔書。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擲其稿于地﹐曰"虛有其表耳。"事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因稱徒有外表沒有實學為"虛有其表"。
1.語出《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成玄英疏"委蛇﹐隨順之貌也。至人應物﹐虛己忘懷﹐隨順逗機﹐不執宗本。"后因謂假意殷勤﹑敷衍應酬為"虛與委蛇"。
1.假話;空話。
2.不用典故的語句。
1.虛假的名聲。
2.不實的贊揚。
1.指道家思想。元﹐同"玄"。
2.指構成物質世界的本元。即太虛之元氣。
1.清虛超逸。
2.博大高遠。
3.玄虛而不切實際。
1.不切實際的愿望。
1.環繞在月亮或太陽周圍的光氣。
1.捏造﹐假托。
1.虛偽狡詐。
1.夸大。
2.猶虛設。
1.假裝出盛大的氣勢。
1.虛實;真假。
1.中醫名詞。體質虛弱的人所發生的身疲力乏﹑心悸氣短﹑自汗盜汗等癥狀。
1.白白地丟棄﹑扔掉。
1.沒有雜念﹐心神專注。
2.身體內部虛弱。
3.虛心;謙虛。
4.空腹;中空。
5.石鐘乳之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二.石鐘乳》。
1.人體因水分運化失調而造成的肌膚浮腫現象。
1.無人駕御的船只。語本《莊子.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2.比喻胸懷恬淡曠達。
3.謂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飄忽﹐播遷無定。
4.輕捷之舟。
1.虛心期待。
1.謊騙。
1.精明能干﹑有經驗的人。
1.即虛詞。指不能單獨成句﹐意義比較抽象﹐而具有一定語法意義的詞。如介詞﹑連詞﹑助詞。
2.無用的贅字。
空著左邊的位置。古代以左為尊,因用作款待賓客的敬稱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