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查考計算。
1.謂道路曲折險阻。
1.九種惡事。
1.謂祭牲分解的九個部分。
2.指人體的九個組成部分。
極高的天空~九地(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形容差別極大)。
1.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間的神仙。
1.即九天玄女。
1."九天采訪使者"的略稱。
1.道家傳說中的女神,謂為黃帝之師,圣母元君弟子,曾助黃帝滅蚩尤。見《云笈七簽》卷一一四。
1.四通八達的大路。
1.傳說遠古人皇氏兄弟九人共政,稱為九頭紀。為"十紀"之一。
1.古代舞蹈名。
2.神話中的異獸。
1.亦作"九醜"。
2.謂多次釀造。
1.猶九逵,京城中的大路。
1.指蘭花。
1.猶九州。
1.九尾狐的簡稱。古人以為瑞獸。
2.借為妖媚多詐的象征。
3.泛指妖狐。
1.即九尾狐。喻狐媚多詐的人。
1.即九尾狐。
1.橫貫東西的九條大道。
2.道教以指天空中廣闊的云衢。
1.指天上與九州相對應的九個區域。
2.指很多席位。
1.古代天子禮服上的九種圖案。
1.謂呼吸頻繁而急促。
2.呼吸九次。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1.傳說為范蠡的養魚池,中有九渚,故稱。
1.古代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是一種最高禮遇。
2.魏晉六朝掌政大臣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率皆襲王莽謀漢先邀九錫故事,后以九錫為權臣篡位先聲。
1.受九種優遇的花。因亦泛指名貴的花。
1.遼闊的天空。
1.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1.仙丹名。
1.見"九霞裙"。
1.亦稱"九霞裾"。
2.形容華麗的裙裾。
1.亦稱"九霞巵"。
2.酒杯名。常借指美酒。
3.曲調名。
1.古樂名。
2.夏季,夏天。
3.九州華夏。
1.琴名。宋太宗至道元年始作.將琴七弦增之為九,名曰君﹑臣﹑文﹑武﹑禮﹑樂﹑正﹑民﹑心。見《宋史.樂志一》。
1.九個賢人。指堯舜時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
2.九個賢人。指堯﹑舜﹑禹﹑文王﹑皋陶﹑啟﹑契﹑史皇﹑羿等九人。見《淮南子.修務訓》。
1.九州。
1.唐時回紇婚禮中的九姓儐相。
形容遠得無影無蹤他把我們的忠告拋到了~。
1.《楚辭.招魂》句末都用助詞"些"字,而《楚辭》多以"九"名篇,如《九辯》﹑《九歌》﹑《九章》,故稱《楚辭》為"九些"。
1.指四方及五星。
2.指星﹑辰﹑日﹑月﹑四時﹑歲。
3.指天蓬天內等九星。
4.冠名。
1.周代刑書名。
2.古代的九種刑罰。
1.泛指各種職業。
1.中國畫描繪人物的一種方法。
1.同"九敘"。
1.極深貌。
1.指高聳的山峰。
1.泛指溪渠。
1.天地的邊沿。
2.古代傳說的日出處。
3.太陽。
4.道家以純陽為九陽。
5.山名。
1.道士的冠名。
1.指北斗七星及輔佐二星。
2.亦稱"九執"。指梵歷中的九星。梵歷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兇。九星為一﹑日曜(太陽),二﹑月曜(太陰),三﹑火曜(熒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歲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鎮星),八﹑羅?(黃旛星),九﹑計都(豹尾星)。九星與日時相隨劐逐而不離,故又稱"九執"。唐開元年間傳入我國,稱"九執歷"。九星配日法曾為我國歷法所采用,后刪棄。
3.道教語。日的別稱。
1.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