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謎格的一種。將謎底字分作左右兩個字讀﹐如"眾口一詞(猜郵電用物一)"﹐謎底為"信筒"﹐讀成"人言個個同"切題。
1.亦作"搏掩"。
2.擊人取物。一說,為一種賭博,以博戲取人財物。
1.扶桑。借指日本。搏,通"扶"。
1.叩頭。
1.擊殺。
2.搏斗,斗爭。
1.搏擊吞噬。亦以喻打擊陷害或侵略吞并。
1.兩手相拍。表示憤怒或無計可施。
1.狩獵。
1.黃鸝(即黃鶯)的別名。搏,或作"摶"。
1.猶搏膺。
1.見"搏搑"。
1.捶擊胸口。表示憤怒﹑不平或哀痛。
1.見"搏景"。
1.跳躍,跳動。
1.拼搏戰斗。
1.拍擊黏土。指陶工制坯。
1.見"搏鷙"。
1.亦作"搏摯"。
2.猛擊。
1.搏擊,驅逐。
1.亦作"猼■"。
2.傳說中的獸名。
1.草名。即蘻荷。一說為芭蕉。
1.魚名。
1.古縣名『屬犍為郡。為僰人所居,故名。王莽時曾改稱僰治。地在今四川宜賓縣境。見《漢書.地理志上》。
1.怠慢粗疏。
1.僰族的奴隸。
1.宋時專為應付賜第事宜所設的機構。
1.編簾子的繩。可作中藥。
1.養蠶用的竹篩子和放桑葉用的籠子。
1.養蠶用的竹席。頭﹐詞綴。
1.用秫秸織成的簾子。
1.形狀成塊。
2.象聲詞。
1.干肉。
1.曝干的魚。
1.膀子﹐胳膊。
1.亦作"踣弊"。敗亡;衰落。
2.倒斃。
1.見"踣斃"。
1.猶言呼天搶地。形容極度悲傷。
1.猶跌倒。
1.跌仆,跌交。
1.猶跌倒。
2.猶困頓。
1.傾覆,打倒。
1.謂投河自殺。
1.死傷枕藉。籍,通"藉"。
1.猶跌倒。
1.《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后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幫助。
2.指援助他人。
1.猶陳尸。語本《周禮.秋官.掌戮》"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賈公彥疏"踣者,陳尸使人見之。"
1.跳躍。
1.見"踣鐵"。
1.一種高而折下的頭巾。
1.猶傾跌。
1.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