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平御覽》卷九百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桓沖鎮(zhèn)江陵,正會夕,當烹牛。碰孰視帳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當啟活也。'牛應(yīng)聲而拜,眾甚異之。都督復謂曰'汝若須活,遍拜眾人者直往。'牛涕殞如雨,遂拜不止。值沖醉,不得啟,遂殺牛。"后用以喻乞憐仍難茍活。
1.古代男子束發(fā)的頭巾。
2.裹頭。
1.手帕,手巾。
1.亦作"怕不的"。恐怕;也許。
2.盡管。
1.見"怕不待"。
1.豈不;難道不。
1.見"怕不待"。
1.見"怕不"。
1.恐懼。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韋后;御史大夫裴談畏其妻如嚴父。一日內(nèi)宴,有優(yōu)人唱《回波詞》曰"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祇有裴談,內(nèi)里無過李老。"參閱唐孟棨《本事詩.嘲戲》。
1.恐怕。
2.不敢。
1.有所顧忌,害怕。
1.驚怕,惶恐。
1.恐怕,也許。
1.害怕。
1.令人害怕。
2.害怕人。
1.猶言怕這怕那。形容顧慮重重。
1.害羞。
1.怕惹是非或怕犯錯誤。
1.對貪生怕死者的詈詞。
1.同"貪生怕死"。
1.比喻畏首畏尾,顧慮重重。
1.怕難為情;害羞。
1.紫薇花的別名。
1.害怕強硬的,欺負軟弱的。
1.見"袙復"。
1.亦作"袙復"。
2.掛束在胸腹間的貼身小衣,俗稱兜肚,亦稱抹胸。
1.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本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1.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1.打擊樂器的一種。也稱檀板﹑綽板。用堅木數(shù)片,以繩串聯(lián),用以擊節(jié)。唐宋時拍板為六或九片,以兩手合擊發(fā)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組成。
2.擊節(jié),打拍子。
3.商行﹑交易所拍賣貨物采用競爭買賣方式時,雙方討價還價至適當價格時,由行所人員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4.借指作出決定。
1.拍股。興奮或激動之狀。
2.佩刀名。
1.古時設(shè)有拍竿的戰(zhàn)車。可以投石或拋擲火種攻擊敵方。
1.亦作"拍韃"。
2.象聲詞。東西落地或撞擊所發(fā)出的聲音。
1.見"拍達"。
1.拍擊;敲打。
1.猶拍彈。盛行于唐宋時的一種流行曲調(diào)。
1.中唐以后一種流行曲調(diào)。演唱時伴有表情﹑動作。
1.刀名。古代兵器。
1.發(fā)出電報。
1.浮游;游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因以"拍浮"為詩酒娛情之典。
1.輕輕拍打撫摸。表示安慰和親昵。
1.古時戰(zhàn)具名。置于兵車﹑戰(zhàn)艦上,利用杠桿和滑車,遙擲石塊﹑釘板﹑火種等物以打擊敵方。
2.緣竿,爬竿。
1.宋代大曲有拍與袞,為受胡曲影響的新聲。故亦以稱當時的流行曲調(diào)。
1.猶撮合。
1.宋時稱兼賣茶水飯食,或并蓄娼妓的小酒鋪。
1.舊稱用迷藥拐騙兒童。
1.方言。聊天。
1.拍打沖擊。
1.輕拍別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愛護。
1.古時一種攻擊型的戰(zhàn)艦。設(shè)有拍竿,可以遙擊敵艦。
1.節(jié)拍。樂曲的節(jié)奏序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