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鼻高貌。
1.杜仲的別名。
1.漢苑名。相傳為漢文帝所建。
①思維活動的結果。屬于理性認識。一般也稱觀念”。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一切根據和符合于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則是錯誤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②想法;念頭他早就有進大學深造的思想。③進行思維活動昨天下午,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停止思想了。
人們在一定世界觀指導下觀察、研究事物和現象所遵循的規則和程序。是關于主觀反映客觀即認識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與世界觀、認識論是一致的。因世界觀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的思想方法。
也稱假想實驗方法”。人們按照真實實驗或實物實驗的模式,在已有科學知識基礎上,在思想中將研究對象置于理想化條件或在假想的實驗儀器設備下加以操作,考察其運動變化過程,發現其規律的研究方法。可分為不可物化型和可物化型。
一定階級或一定社會集團的思想觀點的總和。表現形式有政治、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等。是社會意識的一部分。由社會存在決定并反映社會存在。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起著巨大的反作用。不同思想體系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阻礙或推動作用。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共產主義。
雕塑。法國羅丹作于1880-1900年。原為《地獄之門》組雕的一部分。作品塑造了一個強健有力的勞動男子,痛苦地彎著腰,屈著膝,坐在地獄之門”的上面,右手托腮,嘴咬著自己的手,在為人類的一切煩惱冥思苦想。
1.憂思;思慮。
2.思念之情。
3.思戀愛慕之心。
1.亦作"思元"。
2.研求妙理『張衡有《思玄賦》。
1.尋思,思忖。
1.臺名。
1.希望人臣進言。
1.猶懷疑。
1.想著道義。
2.思辨能力。
3.研求要旨,探究大義。
1.想念。
1.理解;想象。
1.思索尋求。
1.神思縱逸。
1.心思用意。
1.考慮長久之道。
1.思慕詠嘆。
1.悲傷憂愁。
1.考慮范圍。
1.見"思玄"。
1.謂追思先人。
1.相思哀怨。
1.愿意;想望。
1.心神散逸。猶言靈魂出竅。
2.謂神思飛越。
1.才識氣韻。
1.謂思行善政。
1.謂靈感到來,思想集中。
2.謂由思考而得。
1.想望治世。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2.指文學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1.杜仲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杜仲》。
1.考慮斟酌。
1.宮名『武帝太子據以巫蠱事自殺,武帝知其冤后,作思子宮,并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縣。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
1.懸腸草的別名。
1.指漢武帝所作歸來望思之臺。
1.猶才思。
1.見"思愆"。
1.突然怕冷發抖。
1.灑脫和悅。
1.指春秋時晉之虒祁宮。
古代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奴隸制城邦國家。約公元前8世紀在征服西鄰美塞尼亞的過程中創建國家。政治上實行奴隸主貴族寡頭專政。具有很強的軍事力量,長期稱霸南希臘。曾參加希波戰爭,戰后與雅典爭霸,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獲勝,成為全希臘霸主。前4世紀遭其他城邦反對,勢力削弱。前2世紀中葉被羅馬征服。
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公元前73年,被羅馬人淪為角斗奴隸的色雷斯人斯巴達克,在羅馬南部的加普亞城率七十余名角斗士起義◇起義軍迅速擴大,轉戰意大利南北,屢次打敗羅馬軍。前71年春,起義軍在南方阿普里亞與羅馬軍進行決戰,斯巴達克犧牲,起義失敗。
長篇小說。意大利喬萬尼奧里作于1874年。以公元前73年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為題材,描寫角斗士斯巴達克思領導奴隸揭竿而起,殺上維蘇威火山。他拒絕奴隸主的拉巒誘降,以卓越的才能和堅毅的意志,率起義軍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統治者,后因起義軍內部的分裂和敵人的陰謀而告失敗。
德國左派社會民主黨人的革命組織。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形成的斯巴達克派”,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首領斯巴達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后,正式建立這一同盟,領導人有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反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首領的叛賣行為,提出一切政權歸蘇維?!钡目谔?。12月底改組為德國共產黨。
1.秦李斯﹑唐李陽冰的并稱。二人皆以篆書名世。
見伏爾加格勒”(133頁)。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一次重大戰役。1942年7月,德軍逼進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戰役開始。德軍在遭受重大損失后,于9月竄入市區。蘇聯軍民浴血奮戰,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城市爭奪戰。在消耗德軍有生力量后,11月蘇軍轉入反攻,并于次年2月全殲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德軍共損失一百五十萬人。此役是蘇聯衛國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