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歡愛的感情;歡樂的心情。
1.謂酒酣使筆,或吟詩作文,或寫字繪畫。
1.醉人手中的馬鞭。
1.醉漢不穩的腳步。
1.傳說中的草名。
2.草書。
1.沉醉貌。
1.謂精神恍惚不安。
1.詞牌名。調見宋張先詞。參閱《詞譜》四。
1.詞牌名。又名《怨東風》。參閱《詞譜》十四。
2.曲牌名。調見《太平樂府》。參閱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樂府》。
1.暢飲美酒。
1.醉酒后的膽量。形容豪氣。
1.形容喝醉了酒,糊糊涂涂的樣子。
1.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1.見"醉酒飽德"。
1.詞牌名。即《清平樂》。元張翥詞有"明朝來醉東風"句,故名。參閱《詞譜》五。
1.曲牌名。南﹑北曲仙呂宮過曲。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韻。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韻。
1.曲牌名。調見《太平樂府》。參閱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樂府》。
1.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詞多緣題而賦,《醉公子》即詠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凡四換韻,故又名《四換頭》。另一體一百零六字,創自宋人。
1.形容人喝醉了酒的樣子。
1.指唐武則天妒殺高宗后妃事。事見《舊唐書.后妃傳上.高宗廢后王氏》"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
2.嗜酒者的尸骨。
1.對經橙醉酒的人的蔑稱。
1.喝醉了酒的男子。
1.指醉后所作之詩﹑畫。
1.稱頌酒量很大的人。
1.酒醉后顏面泛紅色。
2.指紅花。
1.詞牌名。調見宋張先《子野詞》。詞有"一般妝樣百般嬌"及"郎未醉有金貂"句,因取以為名。參閱《詞譜》九。
1.對好酒善飲者的美稱。
1.詞牌名。即《謁金門》。宋韓渨詞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擊鼓吹蕭花落未"句,故名。參閱《詞譜》五。
1.詞牌名。原本唐教坊曲名。調見《花間集》。參閱《詞譜》四。
①詞牌名。雙調,五十二字,押仄聲韻。②曲牌名。屬北曲黃鐘宮。八句,前五句即詞牌的半闋,稍有變化。一般作為黃鐘套曲的第一曲。
詞篇名。南宋李清照作。題為重陽”。作于北宋時,寫作者在重陽節因與丈夫趙明誠離別而產生的憂愁。篇末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最為人傳誦。
1.醉后的胡話。
1.詩酒歡暢的聚會。
1.沉醉貌,昏沉貌。
1.見"醉昏"。
1.猶醉夢。
1.隋王通《中說.事君》"子游河間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經,目若營四海。'"后以"醉經"指潛心經學。
1.《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用為酬謝主人宴飲之辭。
1.謂因醉酒而疲倦。
1.喝醉酒的人。
2.指好飲酒的人。
3.木蓮的謔稱。
1.謂沉醉。
1.酒后困乏。
1.醉后的面色。
1.酒器名。
1.酒友。
1.詞牌名。即《一斛珠》。調見宋晏幾道《小山詞》。參閱《詞譜》十二。
1.詞牌名。即《一斛珠》調見宋黃庭堅《山谷琴趣外篇》。參閱《詞譜》十二。
1.草名。
1.薄荷的別名。舊說貓食薄荷則醉,故名。
2.謔稱醉后舉動失常的人。
1.醉漢的帽子。
1.猶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