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螭盤"。
2.如螭龍盤據。
1.指身心。
2.指形體和性質。
1.謂使一切形器歸于虛無。
1.即幾何學。
1.用分析文字形體的方法來解釋字義。如"信"﹐左為"人"﹑右為"言"﹐人言主誠實不欺﹐故"信"的本義是誠實﹑不欺﹐并引申出信用﹑信奉﹑符契等義。
1.表現在言辭上。
1.特制成虎形的鹽。供祭祀用。
1.顏面﹐面子。
1.即形天。
1.形勢險要。
2.指形勢險要之地。
1.儀容;儀表。
1.指按照形勢所應注意之事。
1.謂為形骸所拘束﹑役使。猶言被功名利祿所牽制﹑支配。
1.見"形勢"。
1.舉措和心情。
2.外形和神韻。
1.人的形體與影子。
2.影蹤;跡象。
1.形容關系親密﹐難以分離。
1.形容孤單無依。
1.同"形影相吊"。
1.同"形影相依"。
1.同"形影相吊"。
2.同"形影不離"。
1.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
2.形容孤單無依。
3.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1.同"形影相吊"。
1.謂孤身獨處。
1.具體應用。
1.指有形之物。
1.即阿魏(源于吐火羅語ankwa)。一種可起解毒﹑通經﹑祛痰等作用的藥用植物。
1.用表情手勢代替言語來達意。
1.指軍事布局上的聲援﹑呼應。
1.謂承載萬物。
1.猶言客氣﹑拘泥。
1.征兆;形跡。
2.指具有種種表象的物質世界。
1.征兆。
1.以物抵押貸款的文券。
1.謂職位空缺待補。
1.無所依傍貌;空虛貌。
1.懸空繚繞。
1.喻指檐下垂冰。
1.我國傳統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特點是屋面兩側伸出山墻之外。也稱挑山。
出賞錢征招人做某事懸賞捉拿。
1.遠征的孤軍。
1.傳說古代紀昌學射于飛衛,飛衛叫他學目不轉瞬。紀昌歸而臥于其妻織機之下,凝視織機轉動而目不動。兩年以后,飛衛又叫他練目力,要做到視小如大,視隱如顯。紀昌乃以牛毛系一虱于南窗,日夜注視,三年之后,目視虱大如車輪,視他物如丘山,于是引弓射虱,矢貫虱心而懸毛不絕。見《列子.湯問》◇以"懸虱"為學藝專精之典。
1.藥名。為絡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絡石》。
2.藥名。生于冢中。
3.古時防守之具。
4.巖洞中倒掛之石。一般稱為石鐘乳。
5.見"懸石程書"。
1.《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于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顏師古注引服虔曰"縣,稱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讀文書,日以百二十斤為程。"言秦始皇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以"懸石程書"形容勤于政事。
1.深切認識。
1.猶懸弧。
1.猶垂示。
1.寫字時手腕懸空,不著幾案。
1.猶孤守。
1.亦作"懸頭"。
2.謂殺人后掛頭示眾。
1.猶言懸門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