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同流傳。
1.比喻玩弄女人。
1.玩賞花月。
1.比喻挑逗異性;淫亂。
1.《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明通容《祖庭鉗錘錄》附《宗門雜錄》"王荊公語佛慧泉禪師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謂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夷花獻佛,舍身為床座,請佛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迦葉。'"此為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以喻心心相印,會心。
1.亦作"拈華摘艷"。
2.指雕琢淫詞艷句。
1.見"拈花摘艷"。
1.猶言斤斤計較。
1.用幾張小紙片暗寫上字或記號,作成紙團,由有關的人各取其一,以決定權利或義務該屬于誰。
1.唐代口語。拿起酒杯吃酒。
1.擺弄。
2.引惹,招惹。
1.點破,指明。
1.輕的重的都要拿。謂要干的活很多。
1.接受工作時挑揀輕便的,害怕繁重的。
做事挑揀輕松的,害怕繁重的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1.見"拈酸吃醋"。
1.同"拈酸吃醋"。
1.舊時文人集會作詩的一種方式。拈題是各人自認或拈鬮定題目。分韻是在限定的韻部中自認或拈定詩韻。
1.拈鬮。
1.猶祿位。
1.祿賞。
1.竊食俸祿的蛀蟲。喻指貪求官位俸祿的人。
1.唐玄宗時宮內對安祿山的戲稱。
1.謂以祿位為誘餌。
1.見"祿俸"。
1.亦作"祿奉"。
2.俸給。
1.對著力追求官位俸祿者的蔑稱。
1.猶祿餌。
1.舊時謂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
2.為官食祿的簿籍。
1.俸給和爵位。
1.復姓。也作"甪里"。
1.猶俸給。
1.爵祿之利;利祿。
1.即祿米。
1.猶料錢。唐宋間官吏除歲祿﹑月俸外的一種食料津貼。多折錢發給。清代也沿用。
1.見"祿稟"。
1.古代國家頌布祿俸的律令。
1.平凡貌。
1.猶祿命。古代相術術語。意謂人生祿食命運,隨乘天馬運行,均有定數。
1.用作俸給的粟米。因古代俸給常以粟米計稱。
1.祿食命運。古代宿命論者謂人生的盛衰,禍福﹑壽夭﹑貴賤等均由天定。
2.指推算祿食命運。
1.食祿之氣運。
1.用作官俸的錢幣。
1.以俸祿養親。
1.俸祿收入。
1.俸給和獎賞。
俸祿。也指享有俸祿農桑勝祿食|祿食之家不與百姓爭利。
1.給俸祿供使用。
1.為食俸祿而居官。
2.泛指居官食祿。
1.猶祿算。
1.即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