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雜草。
1.列班迎接。
1.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蒼黑斑文。
1.頒布諭旨。
1.指班倢伃。
1.漢班固和張衡的并稱。二人以擅長辭賦著稱。
1.頒布政令。
1.即木棉花。
1.宋代御前當值的禁衛軍。分行門班﹑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內殿直班﹑金槍班﹑銀槍班﹑弓箭班等二十四班,總稱諸班直。
1.原是一種射箭用具,套在右手大指上,用以勾弦◇成為一種裝飾品,多用玉或象牙制成。
1.尊卑的秩序。
2.頒布制度。
1.治理。
1.官員的品級。
1.即斑竹。
舊時戲班的主持人。
學校中負責一班學生的思想工作、集體活動等的教師或干部。
1.官階和資格。
①劇團的舊稱。②泛指為執行一定任務而成立的組織領導~ㄧ生產~。
1.漢班倢伃和晉左芬的并稱。
1.列班而坐;依次而坐。
1.眾多貌。
1.比擬,比得上。般,通"班"。
1.盤旋進退。古代行禮時的一種動作姿態。
1.搬運,駁運。
1.猶箕坐。坐時兩腿向前伸直(一說屈膝)岔開,形似簸箕。是對人表示輕慢的一種坐態。
1.同"盤纏"。
2.路費。
1.竹名。
1.巧匠魯班(公輸般)與舜臣倕的并稱◇泛指巧匠。
1.猶搬運。
1.猶般比。
1.搬弄,調唆。
1.古代巧匠魯般和王爾的并稱◇泛指技藝精湛的工匠。
1.同"盤費"。
2.路費。
1.猶盤伏。屈身向下,一種行禮的動作。
1.即商代國君盤庚。
1.古代良種梨名。
1.略稱涅盤。佛教語。謂超脫生死的境界,也指僧尼的圓寂。
1.退縮旋轉貌。古人受拜時退縮轉身以示謙讓的一種動作。
1.同"盤桓"。
2.徘徊,逗留。
1.比喻徒費心力之人。
1.指古代的巧匠公輸般。
2.泛指技藝高超的人。
1.古代巧匠魯班的斧頭。語本漢揚雄《法言.君子》"般之揮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后以"般斤"喻大匠的技能。
1.授與爵位。般,通"班"。
1.大肆作樂。
2.玩樂。
1.清查盤點。般,用同"盤"。
1.同"般湼盤"。
1.同"搬弄"。
2.捉弄;擺布。
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蜃g為"波若",意譯"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譯。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
1.僧徒稱酒的隱語。
1.蹣跚。走路緩慢,搖億擺的樣子;盤旋曲折的樣子。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虛構了漢高祖劉邦得志還鄉,被一村民諷刺、斥罵其當年無賴行徑的故事,顯示了作者對封建帝王的蔑視,語言通俗潑辣,生動詼諧,是元曲中的諷刺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