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健壯;充沛。
1.見"懸河注火"。
1.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奔放。
1.謂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1.見"懸河瀉水"。
1.掛起秤。
2.即天平。
3.謂輕重相等,勢均力敵。
4.公布法度。
5.指對法度的嚴格執行。 6.比喻一統。
1.掛著的箭靶。
1.猶危險。
古代尚武,生男孩則于門左懸掛一張弓,后稱生子為懸弧”懸弧之慶。參見懸А薄
1.男子生日。
1.古俗生子,除在門左懸弧外,滿三天,還要由"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見《禮記.內則》。
掛著藥葫蘆賣藥,指行醫懸壺濟世。
1.古代國君的喪禮之一▲,漏壺。語本《禮記.喪大記》"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鄭玄注"代,更也。未殯,哭不絶聲,為其罷倦,既小斂,可以為漏刻分時而更哭也。"
1.古時的一種城守設備。
1.古城名。以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故名。隋唐為蔡州治所。唐憲宗元和十二年,李愬雪夜進軍,擒吳元濟于此◇泛指擒敵之處。
1.索橋。
1.懸燈。也稱提燈。
1.指佛遙記修行者未來證果﹑成佛的預言。
1.謂遠處在外。
1.傳說中神劍名。
1.預料。
1.《史記.吳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1.懸掛符節。表示棄官。
1.謂掛念不忘。
1.謂解除束縛。
2.猶了悟。
3.猶言解倒懸。謂在困境中得救。
1.猶懸賞。
2.古代厭勝術之一。參見"懸炭"。
1.謂深入敵境。
1.掛在空中隨風飄蕩的旌旗。
2.掛起旌旗。指進軍。
1.掛著的旌旗。
2.掛起旌旗。
1.指日月。
1.比喻肝膽相照,坦誠相見。
1.高踞。
1.憑空決定。
1.相差極遠。
2.險峻峭絕。
3.中醫謂脈象虛懸若無。
1.深入敵方的孤軍。
1.古時所公布的考試科目。亦泛指科舉考試。
1.懸在空中。
2.比喻憑空,空洞。
在山西省渾源縣南恒山唐峪口西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有大小殿閣三十余座,凌空建在峭壁之上,用數十根木柱支撐,遠望如半空懸吊,故名。最高的三教殿有釋迦牟尼、阿難神像、鐵鑄韋陀及浮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猶出口,離口。
1.見"懸魚"。
1.見"懸魚"。
1.相隔很遠。
1.懸注急流;瀑布。
1.見"懸黎"。
1.亦作"懸璃"。
2.美玉名。
3.泛指美玉。
1.連接。
1.古時的一種守城設備。
一條柔軟而不能伸長的鏈條懸掛于兩點,平衡時鏈條所形成的曲線。取鏈的最低點為a(o,a),則懸鏈線方程為Иy=achxa=a2(e﹛a+e-xa)。И
1.《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為當世大儒。"后因以"懸梁"指苦學。
2.自縊,上吊。
漢朝孫敬好學不輟,以繩系頭懸于屋梁上,以防瞌睡;戰國蘇秦以錐刺股,以清醒而讀書◇以懸梁刺股”指勤學苦讀。
1.憑空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