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磈祑"﹑"磈"。壘積不平的石塊。因以喻郁結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2.樹木多節,不平直。
1.舊指大臣自請出任州郡長官。
1.即或,即使。
1.舊指子女在為父母服喪期間成婚。
1.《漢書.朱云傳》載云謂成帝曰"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佞臣指帝師安昌侯張禹◇因以"借劍"指廷臣犯顏直諫,請誅奸邪。
1.見"借刀殺人"。
跟別的人或事相對照,以便取長補短或吸取教訓可資~。
1.見"借交報仇"。
1.借出。
2.借取置辦。
1.謂依靠他人傳遞情況或意見。
借鑒。
1.用喝酒來排遣愁懷。
2.比喻用詩文來抒發愁苦的感情。
1.求取救援。
1.見"借交報仇"。
①以(某事)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質量。②假托的理由別拿忙做~而放松學習。
1.《后漢書.寇恂傳》載恂曾為潁川太守,頗著政績,后離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囂,恂從行至潁川,百姓遮道謂光武曰"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向人借錢或借錢給人。
1.借用其力。
1.租借。
1.假設連詞。即使。
2.假設連詞。假如。
1.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借道。
1.謂人虛有其表。
1.借用某一名義或名稱。
1.茍且偷生。
2.猶赦命。
1.謂假如作某種打算。
1.比喻借他人之力辦事。
1.借據。
1.借據。
1.暫借;借用。
1.借用技巧。
1.猶借吉。
1.借秦朝亂亡為喻,以論治政之道。語出《漢書.賈山傳》"賈山,潁川人也……孝文時,言治亂之道,借秦為諭,名曰《至言》。"
1.猶借得。
1.借據。
2.指國家或企業為籌款而發行的有價證券。
1.假設連詞。假如,如果。
2.即如,例如。
1.指請求別人幫助。猶借水以潤物。
1.猶假如。
1.謂向商人借錢。
1.見"借交報仇"。
1.猶言借尸還魂。
1.謂借助別人的權勢。
2.借機會。
1.謂粉飾,美化。
1.舊時迷信者在尊長或親愛者病重時禱告于神,愿減己之壽以延病者之壽,稱為"借壽"。
1.把全局的關鍵交給別人去掌握。
1.亦作"借水行舟"。
2.謂趁勢行事。
1.見"借水推船"。
借別人的地方住宿勘探隊在老鄉家里~了一夜。
1.以借的名義索取。
1.借人床榻睡覺。猶借宿。
1.迷信說法,謂神仙鬼怪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