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狂亂荒唐。
1.見"撲鹿"。
1.摔落;跌落。
2.隕落。喻喪生。
3.英語plug的音譯。電器插座。
4.象聲詞。形容物體落地聲。
1.殺馬以祭。
1.宋元的一種包稅制度。宋代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征數額﹐招商承包。承包者按定額向官府納稅﹐超額的歸承包人。元沿宋制﹐但包稅范圍更擴大。
1.宋元民間盛行的一種博戲。以錢為博具﹐以字幕定輸贏。小販多用以招攬生意。
1.方言。瞎張羅。
1.迎面。
1.撲打消滅。
1.猶黎明。
1.摸索;捉摸。
1.搶購車船票。
1.摔破;摔壞。
1.盛貌。
2.象聲詞。
3.塵土堆積或飛揚貌。形容奔走勞頓。
1.見"撲旗"。
1.蠶箔。即曲簿。
1.襲取。
1.猶撲買。
1.徒手搏斗。
1.撫摩。
1.摔死;擊殺。
1.猶言打死這個家伙。唐高宗欲廢皇后而立昭儀武氏﹐褚遂良力爭﹐謂"昭儀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并還笏求歸。帝大怒﹐命引出。武氏從帷后呼曰"何不撲殺此獠!"見《新唐書.褚遂良傳》。獠﹐古時對南方某些少數民族之稱。褚遂良是南方人﹐故武氏以此詈之。
1.指眼睛眨動。
2.拍翅疾飛。
3.晃動。
1.指眼睛眨動。
1.老實。
1.撲擊的招數。
2.指相撲的好手。
1.擺動。
1.指雄兔腳毛蓬松。參見"撲朔迷離"。
2.兔的代稱。
語本古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指腿腳撲騰。迷離指眼睛瞇起。原意為把兔子捏住耳朵提起來,雄兔腳亂踢,雌兔眼半瞇,但當它們在地上跑起來時,就難以辨別雄雌了◇以撲朔迷離”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察知真相。
1.見"撲簌簌"。
形容眼淚等輕輕而不斷地落下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墻頭土撲簌簌地掉了下來。也形容物體不斷地抖動眼皮兒撲簌簌跳。
1.猶撲簌簌。淚水不斷地下落貌。
1.猶撲簌簌。淚水不斷地下落貌。
2.猶撲簌簌。象聲詞。
1.鞭打。
1.泥濘貌。
1.古代西域國名。參見"樸挑"。
1.討伐。
1.折騰。
2.騰躍;飛舞。
3.象聲詞。形容心跳﹑走動及東西落地等的聲音。
1.氣盛貌。
2.揚鞭策馬貌。
3.象聲詞。形容擊鼓﹑落水等聲音。
1.猶沖天。
1.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1.猶撲滅。
1.古代西域國名。其地望與對音所說不一﹐尚無定論。
1.亦作"撲"。
2.象聲詞。形容重物落水或落地之聲。
1.即幞頭。古代的一種頭巾。
2.迎頭。
1.象聲詞。重物落地聲。
1.腳毛叢生貌。
2.兔的代稱。
1.猜測。
1.宋元間魚販以賭博的方式招攬生意。
1.附著。
1.擊落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