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計算。
也稱阿馬祖魯人”。南部非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非,少數分布在萊索托、斯威士蘭等國。約675萬人(1985年)。講祖魯語。部分信基督教新教,有的信仰萬物有靈。從事農牧經濟,不少人在種植園和廠礦做工。
1.猶祖道。
1.佛教禪宗所記祖師言談的語錄。
1.指我國南朝時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圓周率的近似值,密率為355/113。
1.方言。猶老媽。老年婦人。
1.指出殯時駕靈車的馬匹。
1.祖廟與父廟。
2.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
3.本源;起始。
1.祖廟與父廟。
1.供祀祖先的宮廟。
1.傳說中的食鬼神獸◇世或制其形入于墓葬以厭勝。
1.亦作"祖?琭"。
2.阿拉伯語zumunrud的譯音。一種通體透明的綠寶石。
1.祖宗墳墓。
1.僧衣。
1.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
1.古代祭祀。供饗神祇時,以祖先配祀。
1.祖母。
1.出殯前行祭奠禮的時間。
1.舉行祖祭所須順應的時日運會。
2.道教謂物因氣而化生,因稱物之來源為"祖氣"。
1.祭奠哭泣。
1.謂倡導和協。
1.猶祖先。
1.猶祖意。
1.為死者設祭奠之日。《后漢書.荀彧傳》"﹝彧﹞飲藥而卒,時年五十。帝哀借之,祖日為之廢燕樂。"一說祭祖神之日。李賢注"祖日謂祭祖神之日,因為燕樂也。《風俗通》曰'共工氏子曰修,好遠游,祀以為祖神『以午日祖。'"
1.奠祭送喪。
1.祖宗墳地。
1.祖先;上代。
1.效法崇尚。
1.道路之神。古代祀共工氏之子修為祖神。見漢應劭《風俗通.祀典.祖》?!端螘蓺v志中》引漢崔寔《四民月令》則以黃帝之子累祖為道神。符定一《聯綿字典》"祖道"條謂此說"不知其何據,蓋見其謂之祖,因以為累祖,非也。"
1.東晉名將祖逖,率部渡長江時中流擊楫,誓復中原。所部紀律嚴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擁護,收復黃河以南地區。由于東晉內部迭起糾紛,對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憂憤而死◇世詩文常用此典故,稱祖逖為祖生。
1.語出《世說新語.賞譽下》"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劉孝標注引晉虞預《晉書》"劉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肿嫔?指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為勉人努力進取的典故。
某種學說、技藝、流派的創始人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祖師立教,代代相承。
1.佛教語。禪宗稱祖祖相傳﹑不立文字的禪法為"祖師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別傳。
1.佛教禪宗安置祖師及開山僧人像的廟堂。
1.猶祖師,開山祖。對事物或宗派創始者之稱。
1.熟習知悉。
1.本源;起源。
中國古代用以計算體積的一條重要公理。由祖沖之、祖b1338缸猶岢?。即幂势柬g,則積不容異”(形狀不同的物體,若其等高處截面積都相等,則它們的體積不能不相等)。西方直至一千多年后才由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里提出。
1.猶世代。
1.效法;仿效。
遵循、效法祖述堯舜|古人門戶各自標新,亦各有所祖述。
1.祖妾之有子者。
1.宋代陵墓葬具。
1.佛教語。指曾為祖師所居的佛寺。
1.祭祖。
1.猶餞行。祖餞送行。
2.指送喪。
1.從祖父一代到孫子一代。
2.祖父或祖母和孫子或孫女。
1.指佛塔。
1.舊時對高級官吏的尊稱。
1.佛教祀祖師之堂。
2.祭祀祖先的廳堂。
西晉亡于匈奴族建立的漢國后,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北)人祖逖(266-321)率領親族和同鄉逃到江南。公元313年祖逖要求北伐,被司馬睿(晉元帝)任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收復黃河以南地區。但東晉政府阻撓祖逖繼續北伐,祖逖憂憤而死,其收復的地區也得而復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