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搖動的樣子。
1.軍隊在后方交通線上設置的供應﹑轉運機構﹐主要負責補給物資﹑接收傷病員﹑招待過往部隊等。
1.見"兵杖"。
1.亦作"兵仗"。
2.兵器。
3.特指棍棒一類兵器。
4.借指執兵杖的人。
1.統轄一方的軍府。
1.以兵爭戰。
1.管理軍隊和用兵的事務。
1.關于軍隊建制及平時﹑戰時指揮管理軍隊的制度。
1.軍事攻擊的目標。
1.供官員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祿。
軍種內部按照主要武器裝備、所負作戰使命和技術戰術特性的不同而進行的基本分類。通常陸軍的兵種有步兵、裝甲兵、炮兵等;海軍的兵種有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陸戰隊等;空軍的兵種有航空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等。此外,工程兵、鐵道兵、化學兵(防化兵)、通信兵、電子對抗部隊等,有些國家列為兵種,有些國家列為專業兵或技術勤務部隊。
1.眾兵;軍隊。
1.謂用兵和誅殺。
1.謂軍隊的主帥。
2.戰神。
1.鶴的大腳趾。
1.指軍需物資。
1.對兵士的蔑稱。
1.士兵的舊稱。
1.常綠灌木。莖高三四米,葉橢圓形,開白花,果實橙黃色。
2.指栟柑的果實。
1.見"栟櫚"。
1.亦作"栟閭"。
2.木名。即棕櫚。
3.指棕毛。
1.謂繩捆索綁。
1.崩裂,破裂。
1.勉強支撐。
1.同"檳榔"。
1.光明貌。丙,通"炳"。
1.中國古籍四部分類法之一。晉荀勖分群書為四部,以史類和雜著為丙部。東晉李充重分四部,以諸子為丙部。隋唐以后沿用不變。
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屬火,故借以指火閱后即付丙丁。
1.明察。丙,通"炳"。
1.光耀炳然。丙,通"炳"。
1.后漢宮中正室兩邊的房屋,以甲乙丙為次,其第三等舍稱丙舍。
2.泛指正室旁的別室﹐或簡陋的房舍。
3.指在墓地的房屋。
化學式ch3coch3。無色易著火有微香的液體。化學性質活潑,能發生鹵化、加成、縮合等反應。一般由淀粉經發酵法制得,也可由醋酸、丙烯等合成。為重要化工原料,可制藥物、樹脂、橡膠等,還可作溶劑、粘合劑、清潔劑等。
1.丙吉﹑魏相的并稱。兩人均為漢宣帝時丞相,以知大體﹑為政寬平名重當時。
化學式ch3chch2。無色可燃氣體。化學性質活潑,易發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應。由異丙醇經催化脫水而成。工業上也可由石油熱解氣體而成。為有機合成基本原料,可制丙酮、丙烯醛、甘油等。
1.南向,即朝南。
1.地名。大丙山之穴,在今陜西省略陽縣東南,與勉縣接境。四川省城口縣南﹑廣元縣北﹑雅安縣南亦有丙穴。
2.魚名,亦泛指嘉魚。
1.三更時候,為晩上十一時至翌日凌晨一時。
一種被動免疫制劑‖多種抗體,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用于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以及麻疹、甲型肝炎密切接觸者的預防,也有用作增加抵抗力和作為病毒性感冒的預防。本品注射后可有體溫升高、不適感,但可自行消失,個別特異體質者可導致過敏反應。應冷藏保存,若有沉淀則不可再用。
1.明代內府倉庫。
1.舒暢而喜悅的樣子。
1.本指漢丞相邴吉所乘之車。吉馭吏嗜酒,嘗從吉出,醉嘔車上,污車茵。西曹主吏欲斥逐之,而吉為之掩過揚善。見《漢書.丙吉傳》◇即以"邴車"美稱官吏所乘之車。
1.東漢學者邴原和管寧的并稱。邴管少相友,游學異地,俱以操尚稱,曾避黃巾起義越海羈旅遼東。二人皆清虛廉白,服膺六藝,名重當時。見《三國志.魏志.邴管傳》。
1.指漢哀帝時邴曼容。邴漢侄,時有名望。
1.漢相邴吉和魏相的并稱。邴魏相善,且皆有令譽于當時。
1.東漢學者邴原和鄭玄的并稱。邴鄭皆北海郡人。晩年歸里講學,門徒數百千人。
1.形容聲響。借喻行動快速,猶突然。
2.亦作"抦撻"﹑"抦達"。抦,通"疙"。本指生物表皮突起的小硬塊。引申為結或塊形之物。
3.亦作"抦撻"﹑"抦達"。抦,通"疙"。比喻心中不易解開的問題。
1.見"抦扎幫"。
1.抖動貌。
1.見"抦搭"。
1.瓜果和枝莖接連的部分。
1.抖動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