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機器要不好好養(yǎng)護,~就要生銹。
1.指古代鄉(xiāng)學。語出《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
也稱黨項羌”。中國西北古代民族。古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時在青河曲、四川松潘等地。唐代時遷今甘肅、寧夏、陜北地區(qū)。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封建政權,號大夏。創(chuàng)制西夏文,制定官制、兵制等。1227年為蒙古所滅。以后漸與漢等民族融合。
1.見"黨項"。
中國共產黨組織內最小的活動單位。黨的支部委員會的下一級組織形式,但不是一級獨立的組織,只能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進行活動。
中國共產黨對黨員和黨員干部進行培訓、教育的學校。其任務是,通過有計劃地培訓,提高學員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結合新的形勢,提高學員的政治思想觀念和科學文化水平,增強黨性,進一步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黨校還承擔著黨的建設理論的研究,以及對黨組織和黨員狀況的調查研究等任務?;鶎狱h校還承擔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工作。
1.猶言黨邪陷正。
1.與壞人結伙,陷害好人。
1.親近信任。
1.古代指學校。
1.直言;善言。
1.指一個政黨對客觀世界﹑社會生活以及學術問題等所持有的系統的理論和主張。
1.聚眾議論。
2.朋黨之間的爭論﹑非議。
1.庇護。
1.結黨互為援引。
1.朋黨。
1.同黨之人。
指惡勢力集團內的羽翼土匪頭目及其黨羽常出沒其間。
1.猶群議。
1.古代指監(jiān)禁﹑誅殺黨人。
2.指逮捕﹑殺戮反對黨成員。
1.袒護稱贊。
1.政黨的成員。在我國特指中國共產黨的成員。
1.結援相助的黨與。
2.結黨為援。
1.黨員應遵守的規(guī)約。
1.與賊為黨。
1.連續(xù)戰(zhàn)斗。
政黨的宗旨和行為規(guī)范。中國共產黨現行黨章于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通過。除總綱外共十章五十條。規(guī)定了黨的綱領、組織機構、組織制度、黨員的條件、黨員的義務和權利、黨的紀律等項。
1.周時地方組織的長官。
2.言論正直。
1.政黨的組織部門發(fā)給黨員的憑證。
1.指國民黨領導的政治。
2.黨和政府。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指將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職能分開。針對黨和政府的職能混淆、以黨代政的現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真正發(fā)揮黨的總攬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線和方針政策,同時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職權范圍內的工作。
1.結黨。
1.猶黨徒。
1.同伙或親族鄰里的幫助。
1.黨與和親族。
2.古代居民的基層組織。
1.共產黨在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中的領導組織。
1.正直敢諫的臣子。
1.讜辭。
1.正直之言﹐直言。
1.正直的勸諫。
1.正理。
1.正直之言﹐直言。
1.正直的謀議。
1.直爽懇切。
1.正直敢言的人。
1.正直之言﹐直言。
1.剛直的議論﹔直言不諱的議論。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論。
1.正直。亦指正直的人。
1.麥子的統稱。
1.水廣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