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好事。
2.佳話,美談。
1.極多的事情。
1.億萬眾庶。
1.億年。祀,年。
1.測度探求。
1.極言其數之多。
2.指無數的事物。
1.極言年代的久長。語出《詩.大雅.下武》"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1.極言辛苦之甚。
1.猶言萬民百姓。
1.極言其數之多。
1.滿溢。
1.猶言滿倉。語本《詩.小雅.楚茨》"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1.億年。
1.極言其高。
1.極言其數之多。
2.指庶民百姓。猶言眾庶萬民。
1.謂料事能中。語本《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1.億萬眾庶。
1.射獵博戲。
1.射鳥釣魚。
1.射而得禽。
2.泛指擒獲。
3.獲得。
1.獵取飛鳥的箭。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1.射獵;狩獵。
1.矢繳和羅網。獵取禽獸的工具。亦指用弋羅捕捉鳥獸。
1.見"弋陽腔"。
1.用不正當的手段占據。
1.獲取。
1.射鳥。
2.泛指射獵禽獸。
1.黑色粗厚的絲織物。弋﹐通"黓"。
1.亦稱"弋腔"。
2.戲曲聲腔﹑劇種。大約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西弋陽一帶。特點是臺上演員獨唱﹐后臺眾人幫腔﹐只用打擊樂器伴奏。由于傳播甚廣﹐并同各地語言﹑曲調或劇種結合﹐在它的直接﹑間接影響下﹐產生了青陽腔﹑潮劇等不少新的劇種﹐或成為當地戲曲的組成部分﹐對高腔這一聲腔系統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清代以來﹐獨立的弋陽腔劇種已趨衰亡。贛劇中尚保留著一些弋陽腔的腔調和劇目。
1.見"弋砫"。
1.亦作"弋繒"。
2.系有絲繩的射鳥短矢。
1.割掉。
1.收割。
1.鐮刀之類。
1.收割;收獲。
1.割取。
1.謂芟割草木,開墾土地。
1.指收割莊稼。
1.收割后的田地。
1.鏟除,滅亡。
1.抑逼,強逼。
1.同"憶莼鱸"。
1.猶憶莼鱸。
1.猶憶莼鱸。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張翰]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蓀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晉書.文苑傳.張翰》作"乃思吳中菇菜﹑莼羹﹑鱸魚膾"。莼,同"莼"◇以"憶莼鱸"喻思鄉或歸隱之念。
1.比喻想念友人。
1.晉陸機,華亭人,遭讒被殺,臨刑前慨嘆"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晉書.陸機傳》◇用為被殺害前懷念家鄉的典故。
1.秦丞相李斯受趙高陷害,被腰斬于咸陽,臨刑時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見《史記.李斯列傳》◇用為大臣受陷害被處死的典故。
1.記憶。宋梅堯臣有詩,題為"河陽秋夕,夢與永叔游嵩,避雨于峻極院賦詩,及覺,猶能憶記。俄而仆夫自洛來,云永叔諸君陪希深祠岳,因足成短韻。"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調五十四字,都押平聲韻。
詩歌。聞一多作。1922年發表。通過描繪各種菊花的姿態、色澤之美,贊美如花的祖國。全詩以物寓情,移情于物,強烈地表達了身處異國的詩人對祖國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