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過付賄賂。
1.從寂靜的寺院中發出的鐘聲。
1.寺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1.沉靜端重。
1.貞靜專一。語出《易.系辭上》﹕"其靜也專﹐其動也直。"韓康伯注﹕"專﹐專一也。"
1.嫻靜端莊。
1.幽靜嫻雅的姿容。
1.亦作"靜詞"。
2.舊稱形容詞。
1.猶作息。勞作和休息。
1.外表光滑的傷疤。
1.鏡子上面能夠穿繩懸掛的突起物。
1.鏡中的影子隨外物變化而變化。比喻人的思想隨環境而變化。
黑龍江省淡水湖。面積95平方千米。因火山噴發的熔巖阻塞牡丹江上游而成,為中國最大的熔巖堰塞湖。出口處有吊水樓瀑布。建有水電站。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所產湖鯽為淡水魚上品。
1.占卜法之一。
1.明察。
1.清晰透辟。
1.清澈。
1.清澈。
1.指鏡湖。
1.猶察視。
1.壁上嵌鏡的宮殿。
1.猶言光輝四射。
1.鏡湖邊的花草。
1.比喻夫妻分離。
1.猶言蒙受恩光。
1.指女子住室。
1.鏡子的光。借指鏡。
2.明亮的光。
1.像鏡子一樣映照萬物。
1.古代長江以南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在會稽太守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鏡﹐故名。
1.亦作"鏡華"。
2.指菱花鏡。常美稱鏡子。
鏡中的花,水里的月。比喻虛幻的景象。
1.見"鏡花"。
1.洞察幽微。語本《文選.曹植序》﹕"于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說焉。"李善注﹕"鏡機﹕鏡﹐照﹔機﹐微也。"
1.猶鏡鑒。鑒察﹐警戒。
1.照鏡而見。謂鑒察。
1.照鏡子。
2.鑒察﹔警戒。
3.光亮﹔明亮。
1.鏡臺。
2.水邊欄桿。
1.清澈明凈。
1.明潔。
借鑒過去的事作教訓。也泛指可作教訓的事物過去不認真學習,可作今天的鏡戒。
1.見"鏡戒"。
1.明凈。
1.借鑒并考校。
1.猶閱覽。
1.見"鏡里觀花"。
1.比喻能看到而得不到。
1.亦作"鏡奩"。亦作"鏡奩"。
2.鏡匣。
1.水流清澈。
2.比喻政治清明。
1.明凈清澈。
1.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羪賓王結羋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2.指鏡子。
1.比喻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