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文寫作中承上啟下的過渡性句子。
1.亦作"分形連氣"。
2.謂呈現各種形態。
3.分離。
1.見"分形同氣"。
1.亦作"分形共氣"。
2.語出《呂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謂形體各別,氣息相通。形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十分密切◇亦用于兄弟間。
1.猶少許。
1.分別順序﹑次第。
1.辯白。
1.分別出巡。
2.指出巡的官員。
1.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稱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設立按察分司,其長官負責監督﹑巡察其所屬州﹑府﹑縣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況,謂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僉事等銜。清初仍之,乾隆時裁銜存官,代表巡撫分巡其地。
與某一電路串聯的導體的電阻。在總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在某一電路上串聯一個分壓電阻,將能起分壓的作用,一部分電壓將降在分壓電阻上,使該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減小。分壓電阻的阻值越大,分壓作用越明顯。在電流計線圈上串聯一個高阻值的分壓電阻,就能把電流計改裝成伏特表,量度較大的電壓。
1.分灶為炊。
1.亦作"分煙析生"。亦作"分家析產"。
2.謂分家。分割財產,各自過活。
1.見"分煙析產"。
1.翻臉。
1.將稻種播種于秧田中,待成苗后,分而插之,謂之分秧。
劃分的范圍;界限①政治~ㄧ思想~。
1.猶分工。
1.半夜。
1.寺院夜半所鳴之鐘。
用于分開兩種不相混溶液體的一種儀器。其形狀有圓筒形、圓球形、圓錐形等多種,容積有50、100、250毫升等規格。既可萃取又可分液。廣泛應用于化學實驗室及化工操作中。
1.縣名。屬江西省。宋雍熙年,分宜春等十一鄉置縣,故名"分宜"。參閱《太平寰宇記.袁州》。
2.明奸相嚴嵩,江西分宜人。世多以"分宜"代稱之。
1.調度部署。
2.猶分離。
1.謂遵守名分,為所宜為。
2.情分;情義。
1.猶另議。
1.猶分居。
2.謂不同尋常。
3.猶區別。
1.指承擔兵役。
1.分往;分派。
1.分散精神。
日影移動一分的時間。指極短的時間惜~。
1.些許音訊。
1.分韻或分題作詩。
1.分贓。
分擔別人的憂慮;幫助別人解決困難~解愁ㄧ為國~。
1.猶分謀,分管。
1.謂區別主犯從犯,寬貸從犯。
1.分給。
1.界限;區域。
2.劃分疆域。
1.呵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形容對人十分熱情﹑關心。
1.緣分。
1.猶本心,本愿。
1.紛紜。多而雜亂。分,同"紛"。
1.數人相約賦詩,選擇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韻作詩,謂之分韻。
①分取贓款贓物坐地~。②比喻分取不正當的權利或利益。
1.細則。對總則而言。
1.春秋魯郼成子與衛轂臣為至交,后轂臣死于衛亂,成子迎養轂臣家眷與己隔宅而居。見《孔叢子.陳士義》◇以"分宅"指朋友間不負生死之義。
2.分到的托居之所,謂所處的位置。
〈書〉分手;離別。
1.謂雕琢推敲文章。
1.分管。
按照一定比例分錢財三七~。
1.猶分裂。
1.猶分路,分道。
2.分乘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