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齊排列的屋椽。
1.秦精兵名。
2.泛指精銳的士卒。
1.精銳的勢力。
1.謂用心專一。
2.敏銳的思想。
1.尖腦袋。語本晉孔衍《春秋后語》﹕"平原君對趙王曰﹕'沔池之會﹐臣察武安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頭而鋭﹐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視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戰國時秦將白起。
2.常形容人性格剛毅。
1.猶言一往無前。
1.銳利而威武。
1.謂顯露﹐不含蓄。
1.堅定的意志。
2.謂用心專一。
3.謂愿望迫切﹐態度堅決。
1.豐茂的辭藻。
1.猶細潤。
1.古代一種兵陣。陣如刀尖。
1.意志堅決﹐愿望迫切。
2.指堅決的意志。
1.顯示有才智。
1.指外眼角。
1.精銳的士卒。
1.聰慧超人的才能。
1.圣明之德。古代多用以稱頌帝王。
1.圣代的典章制度。
1.圣明的君主。
1.圣明的謀略。
1.聰敏。
1.智慧,聰明。
1.亦作"叡喆"。
2.神圣而明智。古代頌揚帝王的用語。
1.見"叡哲"。
1.亦作"叡智"。
2.智慧高明。
1.見"叡知"。
1.猶杰作。高明之作。
1.謂王朝正統發生偽變。
1.朝廷對京官定期以外的考察。
1.猶偽朝。
1.指設置閏月的方法。
1.指農歷一年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相比所多馀的時日。
1.即變宮。五音惟宮征有變。
1.舊時指附于正集之后的僧﹑道﹑婦女等人的作品匯集。
1.謂繼承馀緒。
又稱跳秒”。為調整原子時與世界時兩者的差異,將標準時刻增加或減少的1秒,常稱正閏秒或負閏秒。由于地球自轉不均勻而導致兩種時間不同步,通過閏秒以解決這一矛盾。
歷法術語之一。如公歷中有閏日和夏歷中有閏月的年。公歷閏年的2月為29天,全年366天。夏歷閏年有十三個月,全年384天或385天。
1.指閏九月。
為調整歷年(歷月)長度,使之接近回歸年(朔望月)而增加的一日。儒略歷每四年增加一個閏日。公歷中,每四百年共置九十七個閏日。伊斯蘭歷每三十年為一個閏周,增加十一個閏日,規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閏日。
1.指官吏在正途以外的提升。
1.農歷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再閏稱為閏雙。
1.偽統治者。
1.非正統的帝位。
1.增多;增加。
1.漢語方言中所有而注音字母所缺的聲和韻。
1.農歷一年和一回歸年相比所多馀的時日。
2.指閏月。
3.指增添。
1.猶亂世。舊指運數不正常的時世。
1.即變征。詳"閏宮"。
1.《隋書.鄭譯傳》"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飃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潤筆物◇泛指付給作詩文書畫之人的報酬。
1.金錢花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