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至誠懇摯的情意。
1.哀怨感人。
1.悲歌。
樂府《楚調曲》名。相傳西漢成帝的妃子班b13a*b13bJС瑁也曾作此歌(又名《團扇歌》),以扇子到秋天被棄自喻。但一般認為這一傳說不確◇人多用秋扇見棄”代指女子的失寵。
1.指怨恨而死者。
1.抱怨責怪。
1.形容積怨之多。
1.仇恨;怨恨。
1.仇恨;強烈不滿。
2.感傷不平。
3.悔恨。
4.埋怨。
1.唐樂曲名。
1.《后漢書.王充傳》"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后以"閱市"為勤奮好學的典故。
2.謂游觀市肆。
1.匯合水流。
2.流水。
1.經過一年。
2.經歷年歲。
1.逐一詢問。
1.訓練演習。
1.謂觀賞歌舞技藝。
1.謂各種情感交集于內心。
1.經過一旬;足一旬。
1.察看監獄。
1.經一月。
1.謙辭。審閱指正。
1.指古代受刖刑的人。
1.水波激蕩。
2.跳出水波。喻出頭。
1.跳動。
1.迅猛飛翔。
1.象金光跳動閃爍。
1.跳躍式前進。
2.快速前進。
1.指駿馬。
1.指飛速射出的箭。
1.在波浪中翻騰。
1.傳說漢代孝子姜詩母嗜魚膾,詩夫婦常力作供膾,舍側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輒出雙鯉魚。事見《后漢書.列女傳.姜詩妻》。
1.顯現其銳利。
1.猶躍居。
1.跳踉。猖獗貌。
1.指魚游動。
2.指游動的魚。
3.比喻人奮發有為。
1.指皇帝登位。
1.喻自以為能,急于求用。
1.策馬馳騁騰躍。《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蔡澤﹞謂其御者曰'吾持梁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于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后以"躍馬"指貴顯得志。
2.指獲取功名富貴。多指科舉應試。
3.借指從軍。
4.縱橫稱雄。
5.指東漢公孫述。語出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下輦而自王。"
原子從一個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個能量狀態的過程。原子從低能態到高能態必須吸收外界的輻射,叫做受激躍遷”;原子從高能態到低能態的同時自發地輻射出光子,叫做自發躍遷”。
1.雜技項目之一??v身從豎立的圓圈中竄過。
1.行動迅速貌。
2.猶欣然。
3.生動逼真地顯現出來。
1.躍躍欲試貌。
2.形容充分顯露。
1.將身體回縮,而后奮起一振。
飛機以大于穩定上升的最大上升角所作的減速直線上升的特技飛行動作。其過程由進入段、直線段和改出段三個階段組成。特點是飛機的飛行速度迅速減小,將動能轉化為位能,迅速增加飛行高度。是空中作戰和特技飛行中常用動作之一。
1.飛濺的浪花。
1.指沸水。
1.騰躍翻動。
1.躍馬。
1.跳躍。
1.指披鐵甲的戰馬。
1.猶言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