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氧層遭到破壞的現象。主要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氟氯烴化合物及其他痕量氣體進入臭氧層所造成。臭氧層破壞后,地面將受到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桅人類健康;使平流層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地球氣候異常,影響植物生長、生態平衡等。
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20世紀60年代創建于美國。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杰斯等。主張心理學應關心人的價值與尊嚴。認為人的機體除具有一般生物潛能外,還有心理潛能,心理潛能也有求得自我實現的內在傾向。
1.人的表率。
2.指品學堪為表率者。
3.《漢書》篇目名《古今人表》的省稱。
1.士兵。
1.治理民眾的權柄。
1.人民無法生活下去。
1.舊時謂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1.人的才能。
2.有才學的人。
3.人的容貌。
4.指美貌女子。
1.謂人才眾多。
1.資本主義國家內閣的一種。不論政治見解,集中各方面人才組成的所謂"超黨派"內閣。此名稱始于一八○六年英國格蘭維爾內閣。也稱專家內閣。
1.人的才能。
2.有才能的人。
3.姿色;容貌。
雙子葉植物,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主根肥厚,肉質,圓柱形或紡錘形。一般生于野外的稱野山參”,人工栽培的稱園參”。產于中國東北,現許多地區都有栽培。為著名強壯滋補藥,又是興奮劑。
1.神話傳說中的仙果。
2.蕨類植物的一種。
1.人群,人輩。
1.如同潮水般涌動的人群。
1.見"人陣"。
1.語法范疇之一。通過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示行為﹑動作是屬于誰的。屬于說話人的為第一人稱,屬于聽話人的為第二人稱,屬于說話人聽話人之外的是第三人稱。
量次。用于多次人數之總和參加人數達到三千人次。
1.隨從。
1.密集的人眾。
1.謂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則善政行。語出《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孔穎達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則能興行政教。"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省稱。
1."人民大會堂"的省稱。
1.人世。
1.常用中成藥。用薄荷腦﹑冰片﹑丁香等藥配制而成。適用于中暑﹑暈船﹑暈車及因氣候悶熱引起的頭昏﹑胸悶等癥。
1.人數少,力量單薄。
關于人的本質、使命、地位、價值和個性發展等的思潮和理論。其最初形式是人文主義。在反封建中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法國第一部憲法的序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宣言書。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超階級、超時代的抽象人性論,其追求的社會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它隨著資產階級革命性的喪失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逐漸失去進步的歷史作用。馬克思主義重視人的地位和價值,把實現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為奮斗目標,是革命的人道主義。
1.人的道德。
人的存在和活動的社會意義。在社會生活中,人的價值只能從社會關系中表現出來。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上,人的價值在于社會對個人物質和精神上的不斷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對于個人來說,只有把遠大的理想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個人的能力和素質,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
1.眾人,許多人。
1.品學門第。
2.指當地的人與當地的情況。參見"人地生疏"。
有關人類及其各種社會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理論。是人文地理學的基礎理論和研究的中心課題。在人地關系中,人對自然環境的關系,應居于主導地位。
1.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①成年男子;能服役的人悉發人丁,運租米三十萬斛。②家丁;男仆添派人丁上夜。③人口;家口人丁興旺。
1.夜深人靜時。
1.獸名。山都的一種。
1.密集的人群。
1.見"人多嘴雜"。
1.謂求官職的人多而空額少。闕,舊時指官職的空額。
1.人多勢力大。
1.謂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亦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1.人為的困苦﹑災難。
1.對所愛者的昵稱。多用以稱情人。
2.小的人形。
3.方言。指人的行為儀表。
1.舊時泛指訴訟案件中的被告和有牽連的人。
1.普通人言行的規范。
2.眾人的楷模。
1.販賣人口的人。
1.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殷代分布在今山東一帶。帝乙﹑帝辛時曾多次抗殷,后為殷所并。參閱《殷虛書契前編》。
1.見"人非木石"。
1.謂人有思想感情,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詖者?"
1.謂人事變遷,景物依舊。
1.民風,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