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蠹蝕錯訛。
1.幽深。
1.幽深貌。
1.幽深貌。
1.渺遠;深邃。
1.幽遠深長。
1.深奧精微。
1.高峻貌。
1.了無,絕無。
1.見"杳無人跡"。
1.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1.同"杳無音信"。
1.猶言杳無音信。
1.亦作"杳無音訊"。
2.謂一直得不到一點消息。
1.見"杳無音信"。
1.沒有蹤影,沒有音信。
1.見"杳無蹤跡"。
1.同"杳無蹤跡"。
1.昏暗貌。
2.幽遠貌。
3.猶渺茫。
4.猶隱約,依稀。
1.幽深高遠。
1.幽深茂密貌。
1.渺茫遙遠。
1.短命而死。
1.早死。
1.草長貌。
1.謂受審或遭詰問時牽扯誣陷他人。
1.比喻安于過清苦的生活。語本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汪信民嘗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胡安國康侯聞之,擊節嘆賞。"
1.攀扯,牽連。
1.對女性的詈詞。
1.舊時北方京津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餅和生蘿卜的習俗,稱為"咬春"。
1.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2.謂一口咬定,說話毫不含糊。
1.謂話說得十分肯定。
1.見"咬定牙關"。
1.亦作"咬定牙根"。
2.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1.謂低聲耳語。朵,亦寫作"朶"。
1.形容生活清苦。
1.頰部的咀嚼肌。
2.喻指韌性。
1.謂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1.咀嚼。比喻精心琢磨,反復玩味。
2.指趣味;回味。
1.指演員的發音吐字,念白說唱。
1.咬。比喻纏住不放,再三懇求。
1.迎接并投降對方。
1.客人到來時,先期前往等候。
2.比喻作好準備,等候某一情況的發生或時節的到來。
1.立時就解。
1.猶朝見。
1.朝著敵人來的方向上前抵御。
1.迎接客人。
2.猶言迎擊敵人。
1.黃山名松。在黃山南部玉屏樓東,文殊洞頂。松破石而長,枝干蒼勁,形態優美,壽逾千年,為黃山十大名松之冠。一枝長丫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來客,故名。現常繪成圖畫,懸掛出入處以示歡迎客人。
1.謂迎接來者,送走去者。
2.謂來時迎接,去時送行。
1.迎接慰勞。
1.謂迎接而推立為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