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目。古時望遠之具。
2.謂黃金之目。古時方相鑄黃金為目﹐綴于面間﹐若后世之假面具﹐模擬兇惡可畏之狀﹐以驅逐疫鬼。
1.床上墊塞架柱的方形小木。
1.見"招展"。
1.亦作"招飐"。
2.飄揚;搖曳。
1.招呼貌。
2.億蕩漾貌。
3.長軟貌。
1.謂招來禍福。
2.招引;招致。
3.招贅。
1.招致擢用。
1.招供對證。
1.招貼。
1.猶指揮。
1.招旗。
2.比喻進行某種活動時所假借的名義。
1.箭靶。
1.招而使至;收羅。
2.引起;導致。多指不良的后果。
1.招募設置。
1.罪犯招供的文字記錄。
1.招女婿。
1.招降捕捉。
2.招親;婚聘。
1.招親。
1.招貼。
2.猶招牌。似今之廣告。
3.猶花招,辦法。
4.舊時死刑犯就刑時插在身后標明姓名與罪狀的紙牌。
1.招人租賃。
1.延攬尊崇。
1.猶光照;光耀。
1.明白地宣布;公布。
1.明察。
2.明顯。
1.明白曉暢。
2.明朗舒暢。
1.明顯;顯著。
1.昭示,垂示。
1.明白通達。
1.謂誠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2.謂上天顯示征兆以答人世。
1.清明的日子。
2.星名。
1.明德;美德。
2.宣揚美德。
3.漢代雅舞名『文廟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見《漢書.禮樂志》。又五代后晉天福五年,詔有司復修正至朝會二舞之制,以文舞為《昭德》之舞,武舞為《成功》之舞。見《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一.晉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錄》。
1.彰明美德,杜絕錯誤。
1.揭露或昭示邪惡。
1.猶發揚。
1.謂昭然可居第二位。
1.明白地告知。
1.明確地分別。
1.宮殿名。相傳為周穆王時所建。
1.地名。在安徽省含山縣北,小峴山西。山勢險仄,因以為關。春秋時為吳楚界地,往來要沖。楚人伍子胥奔吳,曾經此道。宋紹興中張浚嘗因山筑城,以抗金兵。
1.美好。
2.美玉名。
3.古代管樂器名。
4.古代池名。
5.古代皇宮內女官名。
1.猶光明。
1.謂星辰光耀回轉。
2.指星辰。
3.指日月。
1.向神禱告,昭示其誠敬之心以達于神。《詩.大雅.云漢》"大夫君子﹐昭假無贏。"毛傳"假﹐至也。"馬瑞辰通釋"言誠能昭假于天﹐其感應之理無有贏差者。"又《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一說﹐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讀為嘏﹐告也。"又一說﹐招請。見郭沫若《讀了關于的解釋》。
1.謂辨明奸邪。
1.明薦。
1.明鑒。
1.顯揚;宣示。
1.明顯地告誡。
1.彰明舊制。
1.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省)人,名嬙,字昭君晉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后人又稱明妃。元帝宮人。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生一男◆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
1.地名。在今湖北省興山縣南,相傳為漢王昭君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