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有文才的貪官污吏。
1.鮮盛貌。
和氣;和善~可親。
1.和氣可親貌。
1.盛貌。
1.云煙密集貌。
2.昏暗貌。
3.猶藹藹⊥藹可親貌。
4.猶藹藹。茂盛貌。
1.山峰名。在安徽省黟縣南。
1.猶云霄。高空。
1.喻蒙受恩澤。
1.昏暗貌。
1.煙霧蒸騰奔涌貌。
1.濃盛貌。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后謔稱口吃言訥曰"艾艾",本此。
1.謂民生安定,宇內承平。艾,通"乿"。
1.用艾炷熏炙。喻苦楚。
1.見"艾韠"。
1.亦作"艾畢"。
2.上古象刑之一。謂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宮刑。韠,古代官服上的蔽膝。艾,通"刈"。
在新疆吐魯番盆地。面積23平方千米〓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湖底低于海平面161米,為中國陸地最低點。
1.《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陳澔集說"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稱五十而作官從政,預聞邦國之大事為"艾服"。
2.指五十之年。
3.泛指從政。
1.印染﹑繪畫等所用的一種顏料。
艾虎1哺乳動物,背部棕黃色或淡黃色。晝伏夜出,捕食小動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東西,舊俗端午節給兒童戴在頭上,認為可以驅邪。
1.見"艾豭"。
1.亦作"艾猳"。
2.老公豬。亦借指面首或漁色之徒。語出《左傳.定公十四年》"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過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杜預注"艾豭,喻宋朝。艾,老也。"陸德明釋文"豭,牡豕也。"
1.中醫針灸療法之一。用艾炷熏炙穴位以治病。
1.古俗,端午日采艾浸酒,飲之以祛邪。
1.安寧。
1.對五十歲以上的人的稱謂。
1.即艾綬。
1.舍生;捐軀。艾,通"刈"。
1.亦作"艾蒳"。
2.也稱大艾。菊科。木質草本植物,葉互生,春末開花。我國產于廣東﹑廣西和臺灣等省﹑自治區。將其葉片蒸餾后所得艾粉,精煉成艾片(也稱冰片或艾腦香),可供藥用,有解熱﹑驅風﹑止痛﹑鎮靜之效。
3.古松﹑梅等樹皮上生出的一種莓苔。有香氣。
1.見"艾納"。
1.老年。
1.謂如鄧艾之口吃。
2.宋龍袞《江南野錄》"﹝韓熙載﹞性好謔浪,有投贄荒惡者,使妓炷艾熏之。俟來,嗅曰'子之卷軸何多艾氣也。'"艾,音近呆◇用為嘲人文字粗惡之典。
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29年留學法國。1932年回國,參加左翼美術家聯盟◇被捕,在獄中寫作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41年到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建國后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向太陽》、《反法西斯》、《春天》、《彩色的詩》等。
1.古俗,用艾蒿扎草人懸門上,以除邪氣。
2.年長的人。
把艾葉曬干搗碎而成的絨狀物,中醫用來治病。參看‘灸’。
1.斬割;芟除。
1.系印紐的綠色絲帶『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
1.年老的寡婦。
用熟糯米做成的球形食品,有餡。也作愛窩窩。
小說家。原名湯道耕,四川新繁(今新都)人。早年曾在緬甸、新加坡等地流浪,做過伙計、校對、編輯。1932年參加左聯。1948年任大學教授。建國后曾任重慶市文化局局長。著有長篇小說《故鄉》、《百煉成鋼》,短篇小說集《南行記》等。有《艾蕪文集》。
1.即艾蒿。臭草。亦以比喻小人。
1.古俗,端午日采艾葉合綿制衣,謂服之能祛毒。
1.《孟子.萬章上》"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言太甲怨恨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以"艾怨"謂埋怨,悔恨。
1.獵雉者用野草作成的蔽體。
1.可愛的東西。亦用為反語,諷刺被寵愛的人。
1.心愛的東西。常用作反語。
1.亦作"愛寶"。
2.愛惜;珍惜。
3.愛惜寶物;隱藏寶物。
1.見"愛寶"。
1.喜歡得舍不得放下。極言喜愛。
喜愛得舍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