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玉石裝飾的樓臺。
1.增加飯肴。謂盛于常膳。表示高興﹑慶賀。
1.勸祝之辭。猶加餐。
1.增加數量。
2.相加的各數中除第一個數是被加數外,其余的各數都是加數,如a+b+c中,b﹑c是加數。
①加快速度火車正在~運行。②使速度加快~其自身的滅亡。
用人工方法產生高速運動粒子的裝置,是研究原子核和基本粒子性質的工具,如靜電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直線加速器、同步加速器等。
1.褒貶;增減。
2.愈加減少。
1.增加;增添。
1.虛構誣陷。
1.放置膝上。喻愛重。
1.見"加膝墜淵"。
1.在坐席上再加一重席。古人以席為座,加席表示尊重。
1.給官吏高于本職的虛銜,表示尊貴。清制以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等為大臣加銜。見《清會典.吏部.官制一》。亦泛指加官。
1.佛教語。意為加力修行,以作入正位的準備。亦譯作"方便"。
2.美德懿行。加,通"嘉"。
工業上在高壓下進行化學反應的設備,有的附有攪拌或傳熱裝置。也叫熱壓釜或高壓釜。
1.唐刑律名。謂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罰勞役。
特別注意;非常留意~保護ㄧ~經營。
1.為了夸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轉述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
1.見"加油添醋"。
1.增加。
連詞,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天氣悶熱,~窗外車馬聲不斷,簡直無法休息。
1.在敘事或轉述時,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增加重量或程度~負擔 ㄧ~語氣 ㄧ病勢~ㄧ責任~了。
1.凌駕于。
2.誣謗;亂說。
1.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
1.雙層的上衣。
1.戲曲術語。唱詞中間的插話。
1.古時婦女答拜男子的禮節。
指來自對立的雙方的責難受~。
1.即夾棍。
1.沒有被胎﹐只有表里的被子。
1.夾被。
1.謂對壘。壁﹐壁壘。
1.方言。指用高粱稈為原料作墻壁﹐把室內區分成里外間。箔幛﹐籬笆。
1.布夾衣。
1.方言。月經帶。
1.夾雜。
1.夾在中間﹐把事岔開。
1.方言。攙雜﹐混雜。
1.糾纏。
1.猶夾寨。
2.兩邊筑有高墻的通道。
1.乘馬左右侍衛。
1.猶夾輔﹐匡助。
1.古指戶兩旁之窗。窓﹐同"窗"。
1.封建時代的酷刑。指將犯人上夾棍或拶子后再敲打刑具﹐以折磨犯人。
1.衣服里面的口袋。
2.見"夾袋中人物"。
1.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丞相許國呂文穆公》"公夾袋中有冊子﹐每四方替罷謁見﹐必問其有何人才﹐客去隨即疏之﹐悉分門類。或有一人而數人稱之者﹐必賢也。朝廷求賢﹐取之囊中。故公為相﹐文武百官各稱職者﹐以此。"《宋史.施師點傳》"師點惓惓搜訪人才﹐手書置夾袋中﹐謂蜀去朝廷遠﹐人才難以自見﹐蜀士之賢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學﹐每有除授﹐必列陳之。"后成為收攬人才以備選用的典實。明張居正《答總憲張崌崍言用人》﹕"別楮所薦諸賢﹐皆一時之俊﹐處吾夾袋中寧止朝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四二﹕"夾袋搜羅海內空﹐人才畢竟恃宗工。"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詩﹕"人材夾袋搜奇詭﹐幕府權衡啟別科。"后稱當權者的親信或預備選用的人為"夾袋中人物"﹐本此。
1.夾片。
①(~兒)左右都有墻壁等的狹窄道路。②(許多人或物)排列在道路的兩邊~歡迎ㄧ松柏~。
1.謂從左右兩路同時出兵。
1.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