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簡要而通達。
一種主張社會歷史過程沒有因果性、規律性、必然性的理論。認為社會歷史是雜亂無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積,任何社會現象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不可重演,歷史不能預言。
人們對社會歷史的總的看法,屬于世界觀的一部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是兩種對立的歷史觀。
一種認為歷史是某種先定目的的實現過程的理論。是目的論在歷史觀上的表現。如有的把歷史看作由神的旨意所安排,有的把歷史看作是理性”和精神”的展開和實現。
馬克斯、恩格斯所創立的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觀。
一種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周而復始地經歷同樣階段的理論。如中國戰國末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認為歷史變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繼更替,周而復始循環的結果。
1.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
1.猶歷元。
歷代。
1.明代官吏實習制度。明初定制,國子監生學習至一定年限,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實習吏事,稱"歷事"。實習凡三月,經考核,上等者報吏部候補,但須回監再學習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
1.官員的任職履歷。
1.戰國時燕國宮名。
1.猶歷法。
一個一個地舉出來~敵人的罪行 ㄧ當面~對方違反協定的事實。
1.游說。
1.推算歲時節候的學問。
1.周密考慮。
2.歷法和算術。
1.經過一年;超過一年。
1.遍聽。
1.即手歷。宋代的一種賦稅憑證。
1.記載歲時節候的圖。俗稱春牛圖。
1.歷書的末尾。指除夕。
1.遍問。
1.深諳歷數的人。
1.亦作"歷象"。
2.推算觀測天體的運行。
3.歷法;天文星象。
1.陰陽歷數之學。
1.歷書上標日期的格子。
1.歷代,以往各代。
1.在意,經意。
1.我國古代歷法推算的起算點。古人一般以朔旦(一月之始)﹑冬至同在夜半的一天為歷元。如又逢甲子日則更為理想。
1.遠行。
2.經歷久長。
1.遍讀。
1.天象運行所顯示的一個朝代的氣數﹑命運。古代認為朝代的興衰更迭與天象運行相應。
1.古代主管天文歷法的官。
1.謂先后連續任職。
1.拶指。舊時一種酷刑。以繩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緊收。歷,通"櫪"。
1.宋制,料糧院掌發俸祿,有料錢錄,據狀注明各官授官日月,發給本人,憑以赴戶部領支俸錢。
1.磨礪兵器,使鋒利。
見〖秣馬厲兵〗。
1.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
1.砥礪節操。
1.激勵忠誠。
1.見"厲飾"。
1.勉勵推重。
1.癘毒,瘟疫的毒氣。
1.涉水而過。
1.大風;烈風。
2.指西北風。
3.喻以高尚的行為激勵影響。
1.服猛厲之服,穿戎裝。
1.勉勵撫慰。
1.極高貌。
惡鬼;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