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互助組。
1.流言;無根據的話。
2.私下里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說。
3.指古代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根據傳聞彈劾官吏。
1.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傷之言。
①沒有根據的話;惡意中傷的話。②私下里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聞有些人~,說的話很難聽。
1.打情罵俏的話語。
1.指隱約其辭的傳聞。
1.捕風捉影的話語。
1.風雅的宴會。
1.風采容貌。
1.見"風檐"。
1.見"風檐寸晷"。
1.同"風檐寸晷"。
1.謂風教普及。
1.風止。
2.比喻臣服,順從。
1.風字形的硯石。
1.風姿艷麗。
2.風雅艷麗。
1.將羊殺死后,不煺毛,不剝皮,只把五臟取出,將五香鹽料放進肚里,風干,叫做"風羊"。
1.中醫學謂由感受風邪而引起的種種疾病。
1.指《詩經》的十五國風。
2.泛指反映風土民情的歌謠。
3.謠傳,未經證實的消息。
1.醫風濕病的藥。
2.吃了使人瘋癲的藥。
3.澤蘭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澤蘭》。
4.石南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石南》。
一種擋風的外衣。
1.微風吹拂水面形成的波紋。
2.借指竹席。
1.風度,儀容。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風之神。
1.謂風尚發生變化。
2.風移動,風吹。
1.同"風移俗易"。
1.同"風移俗易"。
1.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1.猶風操。
2.猶情誼。
3.風度儀態。
4.指詩文的風格義理。
1.指恣意﹑任意或自由廣泛地發表議論﹑評論。
1.風操;節操。
2.情誼。
3.指文章的風格義理。
1.因發情而走失。
2.謂灑脫奔放。
1.北周庾信《禹渡江贊》"三江初鑿,九谷新成,風飛鹢涌,水起龍警。"古代常畫鹢像于船首,故以"風鹢"指乘風而駛的船。
1.風聲。
2.音訊。
1.指微風發出的聲音。
1.猶言群居淫亂。
2.中醫學謂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3.指由此致病因素而得的病。
1.隨風晃動的物影。
2.指似是而非,不足為據的跡象。
1.形容迅速地一擁而前。
1.諷誦吟詠。
1.風教德化。
2.指人的風采品格。
1.指窗子。
1.魚名。
2.食品名。風干的魚。
1.《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風涼于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后即借"風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1.風度氣派。
1.矢羽。
①風和雨~無阻ㄧ~大作。②比喻艱難困苦經~,見世面。
1.測空氣壓力以預知風雨的儀器。又名晴雨表﹑晴雨計或氣壓計。
2.比喻賴以觀察形勢發展變化的事物。
1.語出《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處于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1.風刮不進,雨水透不過。形容封閉或包圍得十分緊密。
1.指室內運動場。
1.即風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