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聚眾飲酒。
1.謂形貌上的比擬。
也稱象聲詞”。摹擬自然聲音的詞。如嘩啦、轟隆、叮咚。
1.比擬圣人。
2.仿效圣人。
1.奏疏的草稿。
1.古代祭祀儀式中模擬盥洗的動作。
1.定為死刑。
2.指某些昆蟲的假死。因受外界驚動或襲擊而呈半死狀態﹐靜伏不動﹐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敵。
1.應試舉子揣度命題。
2.擬定題目。
1.見"擬托"。
1.修辭方式之一。把人擬作物或把甲物擬作乙物。
1.效法。
1.猶設想。
1.模仿其狀。
1.仿效。
樂府組詩名。南朝宋鮑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發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出身寒門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游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有五言、七言及雜言句。
1.猶仿效。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后以"擬鹽"指詠雪。
1.模仿其法度;仿效。
1.擬定使用。
2.備用。
1.見"擬喻"。
1.亦作"擬諭"。
2.打比方。
1.效法;模仿。
1.試任或代理官員改為正式任命。
1.比擬其規模制度。
2.草擬制訂。
1.猶比擬。
1.指袁紹對曹操舉印向肘事。
1.越分比于君主。
1.宋代官制。應試入選者﹐由吏部注名于冊﹐經考詢后擬定授官﹐稱為擬注。
所有頂點都在兩個平行平面內的多面體。兩個互相平行的面稱為擬柱體的底面,其余的面稱為擬柱體的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稱為擬柱體的高。設擬柱體的上、下底面和中截面面積分別為q1、q2、q0,高為h,則其體積v=16h(q1+4q0+q2)。
1.謂打算達到。
1.起草奏章;準備奏呈。
1.揣度腳步。
2.謂投足。
1.定罪。
1.摹仿別人的風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寫的作品。亦謂摹仿別人進行寫作。
1.猶惜惜。愛惜。
1.茂盛貌。
1.停車。
2.謂下車到任。
1.遏止,杜絕。
1.阻攔,遏阻。
1.草木茂盛貌。
1.柔和貌;柔麗貌。
1.茂盛貌。
2.眾多貌。
1.擬請屈尊(光臨)。
1.茂盛貌。
1.山名。
1.親密的賓客。
1.見"昵辭"。
1.近路;捷徑。
1.親善。
2.指親善的人﹐友好。
1.親近而倚重。
1.指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