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直言爭辯貌。
2.挺立貌。諤﹐通"岳"。
1.地平線。
2.電器與地相接的導線。
1.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層內部。
古代西方認識宇宙的一種學說。由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正式建立。認為地球靜止于宇宙中心,其他一切天體都繞地球轉動,并提出本輪”、均輪”系統和偏心圓模型來解釋行星的視運動中各種復雜現象。
1.地球吸引其他物體的力,力的方向指向地心。物體落地,月亮和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全是這種力作用的結果。也稱重力。
1.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絶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閑適的人。
2.比喻遠行的人。
1.舊時擅長相地術的人。
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是普通地圖之一。由實地測繪或根據實測和配合有關調查資料編制而成。地貌用等高線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實際高度和起伏形態;地物用圖式符號表示,具有精確的平面位置。是建設工程中規劃、設計、施工和軍事活動的重要資料。
1.謂面積較大的凹陷地形。
2.地下的孔道或洞穴。
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著。自1817年出版第一卷,至1859年作者逝世時共出版了十九卷。這是一部按洲論述世界的著作,但只完成了亞洲和非洲兩部分。主要敘述各個區域的自然特征、物產和人口,以及一些歷史事件和探險旅行。書中提供的新的區域描述法,對地理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中小學生利用暑期進行的地學科技活動。主要內容是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與探索。以野外活動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礦產等知識,和旅游聯系較密切,是深受中小學生喜愛的科學普及活動。
1.地窖;地下室。
1.見"地窨"。
1.古代術數家謂狗為地厭。
1.環繞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較低的建筑物。
1.流星的一種。
1.犬的別名。
2.方言。鼢鼠。
1.謂大地上所發生的反常怪異之事。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杜預注"羣物失性。"孔穎達疏"言其怪異謂之妖。"
1.地窖。
1.神名。
1.即地毯。
2.低等植物的一類。植物體是菌和藻的共生體,種類很多,生長在地面﹑樹皮或巖石上,特別能耐干﹑寒。
3.車前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車前》。
辨別分析詞義~ㄧ~容易寫錯的字形。
1.猶辨識。
1.辨析﹐分析。
2.分辯明白。辨﹐通"辯"。
1.見"辨潔"。
1.即辯學。邏輯學的舊稱。辨﹐通"辯"。
1.辯白昭雪。辨﹐通"辯"。
1.置辦行裝。
1.巧偽之言﹐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辨﹐通"辯"。
2.申辯﹐說辯解的話。辨﹐通"辯"。
1.敏銳的眼力。
1.辨別檢驗。
1.論述能抓住要害。辨﹐通"辯"。
1.分別﹐區別。
1.辯士組成的圈子﹐言論界。辨﹐通"辯"。
1.普降雨水。辨﹐通"徧"。
1.謂準備沐浴之具。
1.明白簡要。
1.亦作"辨彰"。
2.使昭然顯明﹑彰明較著。
1.見"辨章"。
1.辨別驗證。
1.辯駁﹐駁斥。辨﹐通"辯"。
1.爭論﹐爭辯。辨﹐通"辯"。
2.指爭訟﹑爭執。
1.辨明是非﹐改正謬誤。
辨證1同‘辯證’①。 辨證2 [biànzhèng]辨別癥候~求因ㄧ~論治。也作辨癥。
中醫指根據病人的發病原因、癥狀、脈象等,結合中醫理論,全面分析、作出判斷,進行治療。也說辨證施治(‘證’同‘癥’)。
1.辨明志向。
1.謂區分等級而治之。
2.辨別治績﹐考察治績。
1.分別次序的先后。
1.明辨事理﹐有才智。
1.置辦行裝。
1.辨析事理﹐答對問難。多用于臣下對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