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處庭中,以示平等。
2.指分處庭中。
1.跟蹤查捕盜賊。
林業上指采伐之后還沒重新種樹的土地。
1.亦作"跡訪"。
2.尋訪。
1.追隨;依附。
1.周代掌管狩獵之官。
2.指探子。
1.謂尋蹤射擊。
1.亦作"跡水"。
2.腳印中的水。形容水小。
1.亦作"跡索"。
2.跟蹤搜索。
1.見"跡象"。
1.亦作"跡響"。
2.蹤紀聲響。
1.亦作"跡行"。
2.指行為。
3.停止不前。
1.痕跡。
1.亦作"跡兆"。
2.蹤紀征兆。
1.亦作"跡狀"。亦作"跡狀"。
2.行跡,跡象。
1.指刻板印書的經營人。
1.傳說中的西方部落名。
1.見"剞劂氏"。
1.見"剞劂"。
同‘嘰咕 ’。
同‘嘰嘰嘎嘎 ’。
1.低聲說話而絮叨不休。
1.象聲詞。
1.見"唧"。
1.形容蟲低鳴。
1.蟲鳴聲。
1.亦作"唧溜"。
2.機靈;聰明。
3.俊俏嬌媚。
4.謂身體舒適無恙。
5.指尖聲吟唱。
1.即周文王姬昌。
1.指周公姬旦。
2.指周文王姬昌。
3.泛指周天子。
1.姬姓之國。指周王朝。
1.周朝和漢朝。
2.借指漢族建立的國家。
1.謂周文王姬昌的德化。
1.春秋時,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
2.稱美婦女的宗族。
3.泛指美女。
1.周公姬旦與孔子的并稱。
1.周朝和漢朝。周,姬姓,漢,劉姓,故稱。
1.周公姬旦和呂尚的并稱。喻賢能的輔弼之臣。
1.家妓;婢妾。
1.妾。
1.郊祭和祼祭。
1.城外,郊外。
1.唐代孟郊﹑賈島之詩,清峭瘦硬,好作苦語,故有此謂。
2.喻寒酸相。
1.國都外圍的廣大地區。
1.古代天子祀上帝諸神于郊外。
1.見"郊境"。
1.亦作"郊竟"。
2.國境。
3.城邑之郊區。
1.郊外的住所。
2.居住郊外。
1.到郊外迎接并慰勞。
1.《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鄭玄注"壘,壘壁也。"后即以"郊壘"指構筑于郊外的防敵營壘。
1.周代指遠郊至國中六鄉居民所居之處。
1.帝王燒柴祭天。
1.猶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