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杊杋。
1.猶陽瀕。
1.迷信稱屬于陽間的物類。
1.指古代鄉射飲酒之禮。屬男子之禮。
1.見"陽歷"。
1.猶明火。
1.生在山南的林木。
2.古地名。
1.古代帝王祭天之所。
2.太陽。
3.天神。
1.古曲名。又稱《陽阿》。
1.指十二律呂中的六律。
2.見"陽九百六"。
1.煉丹爐。
1.山之南。
1.館名『上林苑中嬪妃所居之館。
2.指人的壽命。
1.太陽運行的路線。
2.向南的大道。
1.按照古代納音之法﹐六呂之間﹐亦有陰陽﹐其屬于陽紀者﹐謂之"陽呂"。
1.指陽氣。
2.指春季。
3.按古代納音之法﹐六律之間﹐亦有陰陽﹐其屬于陽紀者﹐謂之"陽律"。
4.陽間的法律。
1.指太陽。日形如輪﹐故名。
1.房屋四角承檐的長桁條。其頂端刻有馬形﹐故稱。
2.四角錐體。底面為正方形。
1.中醫學名詞。指經脈中的陽經﹐其中包括手足三陽經﹑督脈﹑陽維脈﹑陽蹺脈等。
2.中醫學名詞。指脈象性質。凡屬浮﹑大﹑數﹑動﹑滑者﹐謂之"陽脈"。
1.春秋宋之城門名。
2.東南方之門。
3.指漢明帝時開陽門。
4.古星名。屬亢宿。
5.命門。
1.向陽的一面。
2.表面。
1.陽光。
2.光明。
3.指和藹溫順的秉性。
4.中醫經脈名稱。
5.指東方青帝。 6.剛強。 7.明王守仁之號。
1.筆畫凸起的字模。
1.山南之木。
1.鴻雁之類候鳥。
2.指鶴。
1.借指日車。
1.猶廊檐。
1.向陽的山坡。
1.方言。太陽的俗稱。
1.箁﹐竹制的杯珓。舊時用作占卜之具。擲地視其俯仰﹐以占吉兇。雙仰面的為陽箁﹐與雙俯身的陰箁相對。
1.山名。在山東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因出陽起石而著名。
1.礦石名。角閃石的一種。柱狀或纖維狀結晶﹐綠色﹑灰綠色或白色﹐有光澤。亦稱羊起石。味咸﹐微溫﹐無毒。可入藥﹐中醫用做強壯劑和收斂劑。
1.暖氣﹐生長之氣。
2.指活人的生氣。
3.喜氣﹔喜色。
4.比喻精神煥發﹐得意洋洋。
5.中醫學名詞。指具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氣。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體作用和名稱亦各有異。
1.向陽的臺階。
1.見"陽橋"。
1.亦作"陽喬"。亦作"陽鱮"。
2.魚名。
1.指鴻雁。
1.祭壇。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臺。
2.老子和孔丘的并稱。
即《春秋》,記歷史的書。晉簡文帝母叫鄭阿春,為避諱,遂改春秋”為陽秋”。
1.謂陽氣使萬物溫暖而回蘇。
1.活著的人﹐陽世的人。
1.太陽。
2.指陽光。
1.房屋的南檐。借指面南的房室。
1.遮陽的傘。
1.山名。秦漢時稱陰山最西的一段為"陽山"。即今內蒙古烏拉特后旗的狼山。
2.古縣名。在今廣東省陽山縣東『置﹐屬桂陽郡﹐后漢改為陰山縣﹐三國吳復置﹐歷代因之。
1.日魂。
2.泛指生魂﹐靈魂。
1.即冬至。
2.指楊朱。
1.明代宮眷內臣于冬至日穿的官服﹐因其上繡冬至節令徽飾﹐故名。
1.古代指音律上屬于陽性的六律。
2.指清揚之聲。陽﹐通"揚"。
3.音韻學術語。也稱附聲韻。同"陰聲"相對。凡韻母以鼻音m﹑n﹑ng為韻尾的﹐音韻學上稱為陽聲。如堅﹑光等。
1.陽氣散布﹔陽氣展開。
2.喻指音樂旋律高昂奔放。
3.謂煥發男子的亢陽之氣。
4.喻指夫婿。
5.表面布施。
1.指雄黃﹑硫磺﹑鐘乳石之類性熱的石藥。
2.指漢陽石公主。
3.古城名。在今安徽省霍丘縣東南。南朝梁天監二年﹐后魏以降將陳伯之為江州刺史屯陽石﹐即此。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