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昔日留下的車輪印跡。
2.比喻前人的行跡。
1.猶言團團轉。
1.游散的精氣。古代哲學家認為人或其它動物的生命是由精氣凝聚而成的。精氣游散,則趨于死亡。語出《易.系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王弼注"精氣煙煴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游魂為變也"。
2.游蕩的鬼魂。
3.猶言茍延殘喘。亦比喻茍延殘喘之生命。
1.迷魂湯。迷信所說地獄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
1.傳說中的兇神名。
1.武官名。游擊將軍的簡稱。
2.武官名。清代武官名。從三品,次于參將一級。
3.或東或西,流動襲擊。
4.指以小股部隊對敵人進行分散的出沒無常的襲擊。
1.一種裝備輕便,行動靈活的非正規(guī)武裝組織,通常采取擾亂﹑襲擊等作戰(zhàn)方法出沒無常地打擊敵人。
1.開展游擊活動的地區(qū)。
與正規(guī)戰(zhàn)”相對。小部隊分散流動的作戰(zhàn)。通常是被侵略國家為反對侵略者,或弱小的革命力量為反對強大的反動力量,而采取的群眾性武裝斗爭形式。具有以襲擊、伏擊為主要作戰(zhàn)方法,和高度的主動性、靈活性、進攻性、速決性、流動性等特點。對正規(guī)戰(zhàn)起輔助作用。
1.游覽所到之地。
1.出游時穿的木屐。亦代指游蹤。
1.即養(yǎng)由基。春秋楚國大夫,善射。
1.即浮梁。
1.從各處來聚集。
2.游玩聚會。
1.猶游船。楫,船槳,代指船。
1.文學體裁名。記述游覽經(jīng)歷的文章。
1.指出游的歌妓。
1.游商。
1.指出游的車輛。
1.謂以游說進行離間。
1.借指出游的坐騎。
1.猶游蹤。
1.馬韁繩。借指出游的車馬。
1.出游講授。
1.飛翔的野雞。
1.猶云游。
1.古代鄉(xiāng)官。秦始置,掌一鄉(xiāng)的巡察緝捕。兩漢至南北朝多沿置不改,后廢。
2.指擔任巡邏任務的官員或兵卒。
3.猶巡邏。
1.秦漢時鄉(xiāng)官名。負責巡查盜賊。秦置﹐漢至南北朝多沿置﹐后廢。
2.巡游。
1.游逛街市。
2.特指人們有目的地在街上游行。多為押解罪犯壞人以示懲戒。有時亦為簇擁英雄模范人物以彰功績。
1.游神,游心。
1.奔競。爭名逐利。
1.舊游。往日交游的朋友。
1.閑居,無所事事。
2.行止起居。
3.謂士大夫的出仕與居家。
1.供游戲娛樂用的器具。如棋子﹑棋枰﹑骰子之類。
1.游覽聚會。
1.代稱游人。
1.流動作戰(zhàn)的軍隊。
1.代稱出游的坐騎。珂,馬籠頭上的裝飾。
1.旅人;游子。
2.門客。古指出外投靠權貴的人。
3.游人。
1.猶游民。
2.河道的泄洪口。
1.流寇。
1.交往親近。
漫步觀賞游覽故宮|游覽黃山。
1.連接兩個或幾個獨立建筑物的走廊。
1.放浪。
2.流浪。
3.指雙手攀物,身體懸空擺動的動作。
1.游玩嬉戲。
①個體置身于集體之外人無法游離于社會之外,②元素不與其他物質化合而單獨存在,或從化合物中分離出離子來。
1.游覽;漫游。
1.猶游逸。
1.猶逐利。
1.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后以"游梁"謂仕途不得志。
2.指斗拱結構中的梁上之梁。詳"游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