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稱《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講史小說。明代謝詔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節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終于漢桓帝。對光武中興尤多著墨。多取材于史書與前人同類小說。
1.謂檢驗無誤之后解送。
1.指查驗應征士兵的素質。
1.察看;檢驗。
2.清朝銓選的一種制度。吏部所選的官員,先由特派的王公大臣傳見,以考察其年力是否勝任。
1.謂應驗夢中之事。
1.查明。
2.猶驗證。
1.供查驗的憑證。
1.為驗尸搭的棚子。
1.檢驗單據﹑憑證。
1.檢驗完畢。
1.指舊時官府調驗平民不動產所有權的契據。
1.檢驗傷情。
1.猶驗看。
1.亦作"驗尸"。
2.檢驗人的尸體,追究死亡的原因和過程。
1.舊時官府中負責檢驗尸體的小吏。
1.檢查核實。
1.檢驗某一事物。
2.指靈驗之事。
1.檢驗察看。
1.檢查試驗。
1.按照一定標準進行檢驗而后收下。
1.查驗數目。
1.檢查運算的結果有無差錯。
1.檢驗查問。
1.檢驗查對。
1.驗問。
1.謂經過證驗與事實相符合。
1.經過檢驗得到證實。
1.查驗處治。
驗證資本”的簡稱。對企業的注冊資本進行驗證的活動。中國公司法規定,公司章程載明的注冊資本繳納足額后,應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并出具證明。公司向國家工商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時應報送驗資證明。
1.左驗,證據。
2.作證,證實。
1.華麗。
1.橫溢超群。
1.光芒照天。
1.豐盛貌。
1.鋪張辭藻。
1.浮夸。
2.鋪張。
流傳民間的通俗簡練而富有意義的固定語句。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即偃月陣。半月形的軍陣。
1.古代食品名。
1.強悍,剛猛。
1.壅水的土壩。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運或灌溉。
1.筑有堤堰的蓄水池。
1.截水的土堰。
1.見"焰慧地"。
1.亦作"焰段"。
2.金元院本﹑雜劇正劇前附加的一段小故事。
1.光焰;光華。
2.古印度對摩尼珠(即清凈如意寶珠)的別稱。
1.火紅。
1.亦作"焰幻"。
2.謂虛無變滅,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關于"空"的十種譬喻的兩種。見《大日經》等。
1.物體燃燒后的馀燼。
1.佛教語。謂大乘菩薩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階次中,菩薩精進道業,斷除思惑,慧性熾盛如焰。
即煙火⑤”(9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