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博戲名。
1.矯飾其行為。
1.在車軾上裝飾熊的圖形。用以顯示公侯及高官的身分。
1.弄虛作假。
1.謂花言巧語。
1.贊美稱揚。
1.整理羽翼。飾,通"飭"。
1.亦作"餺羽"。
2.修飾羽毛。比喻刻意追求文采。
1.掩飾真相的話。
1.邊緣。
①解釋清楚說明原因。也指解釋的話產品使用說明。②證明這一結果充分說明他們的判斷是準確的。
1.關于物品的用途﹑規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戲劇﹑電影情節故事等的文字說明。
1.說明事物的情況或道理的文章。
1.喜歡女色。
1.謙詞。表示不必客氣。那﹐哪。
1.絮叨。
2.猶勸說。
1.謂用言辭騙取。
1.舊時綁匪向事主談判贖票事項。
1.把隱秘的意思或事情說出來。
1.反復勸說﹔費盡口舌。
1.同"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1.謂辦事急于求成。
1.說了許許多多的話。
1.說媒。
1.說親熱話。
1.說無關痛癢的話。
1.代人求情。
1.心情松弛的樣子。
1.找婆家。
1.亂加談論。
2.批評﹔指摘。
1.宋代都市中說話(說書)題材之一。專說三國故事。
1.說的是什么。
2.猶言無論如何。
1.舊時指拉車的與雇主閑聊﹐希圖博得好感﹐增加車資。
1.嚼舌﹐搬弄是非。
1.謂說作某某還不夠﹐比它還好。
2.無論如何。
1.小說中的常用套語。意謂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1.游說之士。
1.言事。
2.敘事。
3.說情。
1.慣用語。表示轉述別人的話。
1.見"說是談非"。
1.指評說事理的是非。
2.搬弄口舌。
1.見"說是談非"。
1.評說是非。
2.指搬弄口舌。
1.發誓﹐起誓。
曲藝名詞。通常指說講或說唱故事的曲種,如評書、評話、彈詞、鼓書等。只唱不說的曲藝俗稱唱曲”。
1.舊時指以說書為職業的藝人。
1.敘述說明。
1.說著玩兒。
1.歡笑。
1.任憑如何說法。
1.迎合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