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物體不歪斜;物體各部分保持應有的平衡狀態(tài)五官~ㄧ字寫得端端正正。②正派;正確品行~。③使端正~學習態(tài)度。
1.和悅心神。
2.和悅神靈。
1.傳說中的國名。
①語調溫和她說話總是~細氣的。②指同時發(fā)聲的幾個樂音的協(xié)調的配合。
1.本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為和聲署,管理朝會時音樂歌舞事項。
1.猶言病愈,康復。
1.小笙。
指作詩與別人互相唱和。也指這種唱和的詩。
1.適應時令。
1.楚人卞和(又稱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認之,均曰"石也。"以誑欺罪,被刖去兩足◇又獻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以"和氏"指識才之士。
2.指懷才不遇之人。
3.借指美玉。
1.古代指官府按價向民間購買實物。至唐宋以后,實際成為強行攤派﹑掠奪民財民物的制度。
2.指與少數(shù)民族交易。
1.調解紛爭。
1.蔥的別名。
調停爭端的人。特指無原則地進行調解的人。
1.唐中宗時,監(jiān)察御史崔琬劾宗楚客﹑紀處訥受賄,致生邊患。楚客不服,自陳忠鯁。中宗不問,命琬與楚客﹑處訥結為兄弟,以和解之。世人謂中宗為"和事天子"。見《新唐書.宗楚客傳》﹑《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三年》。
1.謂與妻室和睦相處。
1.猶和順;柔順。
2.協(xié)調;調和;舒適。
1.和解,消除。
1.平價交易。
1.溫和美好。
1.和暢舒適。
1.猶言豐收。
1.寬和仁恕。
1.和煦爽暢。
溫和順從性情~。
1.見"和悅"。
1.滿語,一方之意。清代順治時皇子封親王者加和碩之號,皇女由妃嬪所生者稱和碩公主,親王女稱和碩格格。
1.出售寶玉的店鋪。
1.古代鄉(xiāng)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節(jié)奏要合《雅》《頌》之樂。
1.順應世情。
1.見"和隨"。
1.亦作"和隋"。
2.卞和與隨侯。亦謂稀世珍寶和氏璧與隨侯珠。
1.溫和安祥。
2.和順太平。
1.符合題旨,從正面立論。
1.和順恭敬。
1.猶和美。
1.調和;和暢。
2.中和通達。
3.和洽。
4.通好。
1.指春秋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常用語⊥謂可否相濟,相輔相成;同謂單一不二,無所差異⊥能生物,同無所成。
2.和睦同心。
3.調和。
4.伙同;合伙。
5."和光同塵"的略語。
1.棺材首尾兩端部分。亦專指前端部分。
1.溫和謙讓。
1.比喻母親教子勤學。
1.適口之食。
2.調和五味。
日本文。
1.猶隨俗。
1.猶和解。
比喻無原則地用調和、折中的辦法處理事情他辦事堅持原則,不和稀泥。
1.謂跟隨著歌聲學習。
1.和洽喜悅。
1.同弦音不協(xié)調。
2.音樂術語。稱和聲的結構單位。在多聲部音樂中,按著三度或非三度音程關系排列起來的三個以上的音的結合,叫和弦。
1.佛教語。以種種香末和為一丸,比喻一法之中具無量佛法。
1.亦作"和葉"。
2.和睦相處。
3.謂使之和睦相處。
4.同心協(xié)力。
5.使和諧;協(xié)調。 6.猶和合。謂男女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