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刑誅之法。
1.指以自殺隨從死者。
1.短命而死。
1.為義而死。謂恪守大義。
1.完全拘泥于原文字面的翻譯。
1.頑固地堅持某種立場或見解的人。
1.謂雖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惡極。
1.猶死有馀辜。
1.猶死有馀辜。
1.應判死刑的案件。
1.對情人的昵稱。
1.不顧性命的盜賊。
2.引申為敢死的勇士。
3.佛教語。指死亡。
1.拚死戰斗。
1.不顧生命,拚死到底的戰斗。
長篇小說。德國西格斯作于1949年。1919年春,年輕的共產黨員埃爾溫慘遭殺害。他的遺腹子漢斯長大后繼承父業,成為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前夜,漢斯不幸遇難。不久,他的女友生下了他的遺腹子。
1.力爭;拚死斗爭。
1.死于國事。
1.為正道而死。
1.死中求生。
1.三國時蜀軍主帥諸葛亮病死軍中。蜀將姜維等遵亮遺命,秘不發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仲達)率軍追擊,卻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綸巾羽扇,端坐車中(實乃木人)。懿恐中計,勒馬逃回。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見《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用以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1.圍棋中被對方圍死的棋子。
1.死尸。
1.見"死罪"。
1.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古代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子丑寅卯等十二支表示。官府在衙門前掛牌報時,故稱某時為某牌。
1.十二時辰之一。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1.指屋宇或棺槨四邊的檐溜,可使水從四面流下。
1.晉陶潛愛菊﹑宋周敦頤愛蓮﹑宋林逋愛梅﹑宋黃庭堅愛蘭,謂之四愛。見元虞集《四愛題詠序》。
1.見"四雝"。
1.指四時八節。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舊時相者認為人有此相則死于刀兵之災;又以為婦人有此相則與人奸亂『王符《潛夫論.相列》"《易》之《說卦》巽,為人多白眼。相揚四白者,兵死。"汪繼培劐箋引王先生云"四白,謂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謂'多白眼'也。相婦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見《唐書.方技.袁天綱傳》。"又北周郎中裴珪妾趙氏目有四白,相者張瓃藏劐謂其"終以奸廢",后應驗。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
2.指商山四皓。
3.經穴名。屬足陽明胃經。位于下眼瞼下一寸,當眶下孔處。
1.謂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1.宋時天下有州三百余,后以其成數"四百州"指我國全土。
1.古代表示莊重的拜禮。
2.明洪武九年定大祀拜禮迎神四拜,飲福受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畢。參閱《明史.禮志一》。
1.指四件違反常情的事。
1.主持四時助祭的諸侯之長。
2.眾人,四方之人。
3.佛教語。指佛﹑菩薩﹑圓覺﹑聲聞。
4.佛教語。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
1.四方邊境地區。
2.指四境邊民。
1.四佐。指四位輔佐大臣。
2.星官名。
1.亦作"四辟"。
2.四方開通。一說指春夏秋冬。
1.四面遮蔽。
2.四種弊端。
1.四面墻壁。
2.《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后以"四壁"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3.指屋內的四面。
4.四面營壘。
1.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1.四面,四周。
1.四境。
2.四方,四周。
1.宋代巾制。
1.數學名詞。四條直線在同一平面上所圍成的幾何圖形。
1.指四方極遠之地,亦泛指天下。
2.古代讖緯家謂地與星辰升降運行的終極之處。
1.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同時遭逢。
1.宋韓琦所建堂名。
1.佛教語。指修行中的四種弊病。
1.佛成道時,四天王各獻一石缽,佛受之,重疊為一而用,故稱四缽。見《普曜經.四天王上缽品》。
1.主四岳之官。
2.晉時大鴻臚陳留江泉以能食為谷伯,豫章太守史疇以大肥為笨伯,散騎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猾伯,羊聃以狼戾為瑣伯,人稱四伯,以擬古之四兇。見《晉書.羊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