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鄭舞"。
1.口說耳聽,遞相傳授。
1.語本《荀子.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謂只是耳聽口說的學習◇用以指道聽途說的膚淺之學。
1.用語言譴責,聲討。
1.謂口沫橫飛,眼睛發紅。形容人情緒激動,聲色俱厲的神態。
1.猶辭費。謂多無謂的空話。
1.唐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業田二十畝,其余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
口服1口頭上表示信服~心不服。 口服2 [kǒufú]內服。
1.指近口角處。一說即面頰上的酒窩。
古代每戶按人口繳納的稅。也叫口算、口錢、丁口錢。
1.見"口燥唇干"。
1.見"口燥唇干"。
1.中醫學病名。指小兒疳積日久,陰液虧耗,虛火內熾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潰瘍。
食物吃到嘴里時的感覺這種面條吃起來~好,營養也較豐富。
1.口才敏捷,能言善辯。
1.言語的過失;失言。
2.指爭吵的話。
3.口臭。
1.舊俗死人入殮時,于其口中置一銅錢(富貴人家或用金),謂之口含錢。常用以諷刺貪鄙者,意謂得此錢為死時用。
1.謂言出即為法令。形容把持國政,有生殺予奪之權。天憲,指朝廷法令。
①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呼~ㄧ標語~。②舊指口令②。
1.謂說話隨便,脫口而出。
2.謂因適合口味而飲啖不能自禁。
1.口頭謀劃。
1.猶口風。
1.猶改口。
1.喻口吐惡言。
〈書〉口頭上許給人好處(并不實行)~而實不至。
1.見"口惠"。
1.見"口惽"。
1.口吻。口音。
1.口外出產的貨物。
1.猶口才。
1.名籍;戶口冊。
1.見"口技"。
1.指嘴附近的部位。
2.借指言語。
〈方〉出產在西北地區的堿,過去多以張家口、古北口一帶為集散地。
1.口頭推薦。
1.見"口講指畫"。
1.嘴講解,手比畫。謂以手勢助講授﹑談論。
1.多由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病。癥狀是口角糜爛,有時結痂,干裂,出血,張嘴時刺痛。
1.謂親口訓誨。
說話小心,不亂講;不隨便透露情況或答應別人。
1.指戲曲﹑曲藝演唱或說表時發音吐字清晰有力。
1.口緊閉。
1.計口分田,實行井田制。
1.當面陳述。
根據事物的內容要點編成的便于記誦的語句珠算~。
1.猶言句句話。
2.連聲;口口聲聲。
形容不止一次地陳說、表白或把某一說法經常掛在口頭他~說不知道。
1.口頭傳布或傳授。
1.說話不加思索,沖口而出。
1.有話就說,性情直爽。
1.猶言嘴上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