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立意。
1.豈料。
1.豈料。
1.皇帝警衛。
1.哪一家。
1.方言。疑問代詞。哪一些人。
1.猶某某。
1.方言。誰﹐何人。
1.何人﹔哪一個。
1.什么。生﹐后綴。
1.何人。
報告文學。魏巍作。1951年發表。寫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連戰士在松鼓峰戰斗中,以被汽油彈燒著的身體撲向敵人同歸于盡,戰士馬玉祥從烈火中救出朝鮮兒童以及戰士們在防空洞里,邊和著雪吃炒面邊談論理想的生動片斷,揭示了一個主題,即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
1.哪里數得上。
1.誰﹐何人。
2.猶某某。
1.疇昔﹔從前。誰﹐發語詞。
1.誰料到。
1.哪邊﹔何處。
2.誰人﹔誰人面前。
1.何處尋求。
長篇敘事詩。俄國涅克拉索夫作于1863-1877年。七個農民爭論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為尋求答案,周游全國。他們先后遇見農民、車夫、士兵、工人、乞丐、神父和農婦瑪特遼娜,他們都是不幸的人。最后窮祭師之子格利沙指出農奴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長篇小說。俄國赫爾岑作于1841-1846年。大學畢業生克魯采費斯基為謀生到一退職將軍家任家庭教師,與將軍的私生女柳邦卡相愛結婚。貴族青年別里托夫厭倦了漫游生活,回鄉結識克魯采費斯基夫婦。不久,別里托夫與柳邦卡產生了愛情,但終因精神上的壓抑而再度出國,柳邦卡一病不起,克魯采費斯基也憂郁難平。
1.何人。
1.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武帝元鼎四年立后土祠于此。
1.指汾陰脽。在今山西省。
1.水邊陸地。
1.即八陣圖。因其聚石布于水邊,故稱。
1.土石或混凝土筑成的攔水建筑物。
1.猶水害。
1.水獸名。
1.茶的別稱。
1.唐石洪的別號。石洪曾隱居十余年,后仍出仕。
1.防止水患的設施。
1.用以抽水或壓水的泵,是抽水機的主要部件。亦指抽水機。
1.一種書畫兼用的毛筆。筆頭一般用兩種毛做成里面是羊毛或兔毛,以便保存水分;外面裹以狼毛,使筆鋒勁挺。
2.自來水筆。
1.玉之一種。系水晶一類的礦物,又名碧玉。
1.方言。也叫水撇。用瓦片﹑瓷片擲向水面并使之擦水面飛馳同時劃起水痕。
1.測定自來水用水量的儀表。
2.汽鍋上測驗水平面的儀表。
1.水邊。
1.見"水鬢"。
1.舊指水軍士兵。現為海軍艦艇上士兵的統稱。
1.即水引餅。
1.即水腫病。
1.水的波浪。亦指水。
俗稱泡化堿”。主要成分為硅酸鈉的透明漿狀溶液。由硅石與純堿共熔、冷卻粉碎,再經高壓蒸汽溶解濃縮而得。可用作黏合劑、防火材料或用以調制耐酸混凝土等,在造紙、肥皂等工業中用作填料。
1.陶制盛水器具。
1.湖澤。
1.水鳥名。
1.銅制的打擊樂器。形似鐃鈸而葉片較薄,中央突出部分較小,發音松散。常用于戲曲﹑曲藝及民間吹打樂中。又叫水釵﹑荷葉。
1.人力車乘客座位下供腳踏的部分。
2.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為防止水土流失,在坡地上寬而淺的溝中,修筑一道或數道平頂土埂,形似簸箕,故稱。
1.水兵和步兵。
2.指水上和陸上。
3.高于水面供人踩踏以渡水的木樁或石墩。
4.即水埠。
1.官名。魏置水部郎,晉設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指南朝梁文學家何遜。遜官至尚書水部郎,故稱。
1.江河﹑池溏邊用石塊等砌成供人洗滌或泊船的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