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章部"。
2.我國古歷法名詞『初所傳的六種古代歷法以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三紀為一元。冬至與月朔同日為章首﹐冬至在年初為蔀首。
1.即元版。
1.指元代刊印的書籍。
1.大寶。喻不可多得的賢才。
2.我國古錢幣的一種名稱。"元寶"二字前常冠以年號﹑朝代等,鑄于幣面。因唐朝"開元通寶"誤讀作"開通元寶"而得名。《舊唐書·食貨志上》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其詞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讀之。自上及左會回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3.我國舊時鑄成馬蹄形的銀錠。常作貨幣流通。
4.特指用錫箔紙折成﹑供祭祀時焚化的元寶形冥幣。
1.元中統年間頒行的一種鈔票。
1.稱柜柳。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兩旁有直立的翅,象元寶,可栽培做行道樹。
1.即玄豹『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載陶大夫答子貪富務大﹐不顧后禍﹐其妻說之曰"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后為遁世全身之典實。
1.根本;首要。
2.元代刻印的書籍。
1.首席輔臣。指宰相。
1.國君。
1.唐代詩人元稹的雅號。
1.首善,拔萃。
1.黿的異名。
1.樓名。樓在浙江金華,南朝齊隆昌年間沈約為之題《八詠詩》,后人更名曰八詠樓。見《玉臺新詠.沈約》吳兆宜注。
1.元旦的早晨。
1.重臣;老臣。
1.良辰,吉辰。
2.元旦。
1.原先的詔令。
1.首惡。
1.儲君。謂太子。
1.元旦。
1.謂天真樸素,未經雕琢。
1.見"元押"。
1.自始即相隨從的人。
1.新年第一天。舊指夏歷正月初一日,今指公歷一月一日。
1.大德。
1.謂宗派,淵源。
1.元配夫人。
1.諸弟中之最長者。
1.即玄冬。冬天。
1.即玄都。道教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
1.大豆。
1.即玄端。古禮服。
1.見"元憞"。
1.亦作"元憝"。
2.大惡。
3.大惡之人;元兇。
1.大惡之人;首惡。
1.元年二年。
2.古代術數語。謂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陽九與百六◇因以指災年,厄運。
1.東漢陳寔有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兩人皆以才德見稱于世。元方之子長文與季方之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問于陳寔,寔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謂兩人難分高下。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稱兄弟皆賢為難兄難弟或元方季方。
1.國君或諸侯的嫡妻。
1.猶本色。
1.猶善士。
1.指冠。古稱行冠禮為加元服。
1.大的祥瑞。
1.中醫學名詞,即汗毛孔。
1.重臣。
2.專指宰相。
1.天帝。
1.大功;首功。
2.功臣。
1.上古。
1.嘉谷。
1.東晉庾亮,字元規,以國舅身,歷仕三朝,一時權傾朝野,人多趨附。王導忿忿不平,遇西風塵起,輒舉扇拂之曰"元規塵污人。"見《晉書.王導傳》﹑《世說新語.輕詆》◇用以喻逼人的氣焰。
1.即元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