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發簪和耳環。指婦女首飾。
1.手的痕跡。
2.契券﹑供詞及其他文書上所按的指紋。
3.佛教語。密宗修持以"三密相應"為主,"手印"謂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種手形。
4.手工印刷。
1.用手向燈取影,顯出種種形象的一種技藝。
1.見"手札"。
指親手書寫的書信。
1.徒手搏斗。
2.謂短兵相接。
3.親身作戰。
4.擊劍。
5.手顫抖。
1.腕關節與指之間的部分。亦指手心的一面。
2.比喻所控制的范圍。
1.手心,手掌的中心部分。
2.比喻所控制的范圍。
1.走路時手里拄著的棍子。
1.帝王親手寫的詔書。
1.手持的照明用具。如燈籠﹑風燈﹑燭臺﹑燈盞等。
1.手持的風燈。
1.大便用紙。
1.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
1.用手指屈伸的各種姿勢,代表不同的字母,可以組成文字,供聾啞人使用。參見"手語"。
1.親手制作。
1.猶手卷。
1.手執之燭。對樹地之大燭(地燭)而言。
1.手指。
2.手藝;技藝。
3.指甲。
1.用金﹑銀﹑玉等制成,套在手腕上的環形裝飾品。
1.親手所簽的字。
1.親手寫的奏章。
1.謂被殺。
1.謂兄弟的情分。
1.手足生厚繭。極言勞瘁。語本《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
1.手工,手藝。
1.見"手腕"。
1.把守關隘。
1.把守,防守。
2.掌管。
1.指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
2.《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室比喻心。"后以"守白"謂保持空明的心境。
1.守衛邦國。
1.謂保持基業。
1.守衛邊境。
1.駐防的軍隊。
1.抵御他人的傷害。
1.蜀地的獨木船。
1.蜀中的桐木。亦代稱以此種木材所制的樂器。
1.舊稱今之四川地方。
1.蜀國的君主。蜀﹐古國名。
2.指唐玄宗。安祿山反﹐玄宗奔蜀﹐人稱蜀王﹐含譏刺意。
1.指蜀地所織的綾。
1.方言。猶十五。
1.謂蜀道險阻。
1.即諸葛寨。在今四川省南江縣西一百里。相傳諸葛亮曾駐兵于此。
1.蜀錦制成的插衽于帶的袍子。
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歷史悠久。多采用成都所產軟緞,用彩絲繡制。針法有上百種。特點是針腳整齊,片線光亮,緊密柔和。產品多為枕套、被面等。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1.蜀茶的嫩芽。
1.即漢蜀郡莊遵。遵字君平。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嚴﹐故稱。
1.四川所產的食鹽。打井汲水制成。
1.蜀雞之雛。
2.泛指蜀雞。
1.蜀中的棧道。一名閣道﹐三國蜀漢時所建﹐故稱。
1.指蜀琴。軫﹐琴下轉弦之物。